“今天晚上是场硬仗!大家巡检的时候一定要随时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汇报……”1月23日,大年初二晚上19时,榆林能化空分工段副班长王超手持测温仪,一边叮嘱现场人员集中精力,认真巡检,一边戴上安全帽,嘴里念叨着空分工段各个“防冻点”的名称,直奔生产装置现场。
今年34岁的王超是空分工段的老员工,曾参与10万吨/年DMMn配套空分装置的原始开车。他见证了空分装置从单套42000m3/h到如今单套96000m3/h的发展全过程,也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副班长。如今,王超身上那股澎湃的“冲劲”丝毫未减。
(王超与同事向控制室监盘主操对比阀门开度)
室外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这一晚,榆林最低气温-28℃,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王超在管网纵横交错的装置区穿梭忙碌,对空冷岛管束、脱盐水管线、分子筛等重点区域的易冻凝设备设施、室外阀门、细小管线和导淋进行再检查、再确认。他用自己的履职尽责、忠诚守护,实现“不冻堵一条管线、不冻坏一个阀门、不冻损一台设备”的誓言。
“还好,低温对室外设备设施运行没有造成不良影响。”巡检一圈下来,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手脚早已冻麻木,哈气在帽檐、眉毛、头发上结成了霜,但王超的心里又温暖又踏实。为保证极寒天气下,生产装置平稳运行,王超和同事围绕装置不间断巡检,一个班人均要走将近2万步。
“现场现场,巡检的时候,一定要再确认一下厂房、泵房的门窗有没有关闭,棉帘子有没有挡好。”王超在对讲机里说道。检查完室外的防冻点,王超马不停蹄地赶到机器轰鸣的压缩机厂房。尽管厂房温度较高,但王超却还是放心不下,对设备温度测了又测,对参数指标看了又看,这里一直是他巡检的关键点。“机组是空分装置的‘心脏’,只有心脏正常跳动,装置才能安全运行。”
晚上23时,寒风更加刺骨。“走,我们再去巡检一圈。”王超提议。“好的!”路灯下,2个拉长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寒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