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风采

青春化笔绘七彩——记鲁西矿业梁家煤矿地质测量科主管技术员王志虎

作者: 刘立利  林吉磊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6日

他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也是测绘路上的追梦人。百米井下、毫厘之间,他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丈量着对矿山的挚爱。他就是鲁西矿业梁家煤矿地质测量科主管技术员王志虎。

从事测量工作 17年,王志虎无差错导线测量8万余米,工作面精准贯通测量30余个,井田范围塌陷测量90余次。他多次参与地表岩移站数据观测分析、建筑物航测成图等工作,并在大型工作面贯通测量工程中,取得贯通精度全部达优的成果。

王志虎也收获了一串串荣誉:2021年烟台市总工会建功标兵,2022年能源集团全员创新型班组、鲁西矿业金牌班组长……

一粒“想做些什么”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扎根

(数据测量)

2004年,技校在读的王志虎利用实习期,来到梁家煤矿开展入职前的岗位实践活动,此次“初体验”,也让他与测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天亮前,他就赶到现场,看着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器械,心里馋得不得了。熟悉是因为书本上见过,陌生是因为没有亲自操练过,但是看着真稀罕,总想上去掂量掂量,到底有多重?背上啥感觉?由此,一粒“想做些什么”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扎根。

毕业后,王志虎如愿地分配到梁家煤矿地质测量科。从最初的设备架设到测量数据的观测,从导线点的布设到数据的计算,他每天都和师傅们“黏”在一起。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他总是随叫随到,任劳任怨。白天在现场,对每一项数据认真复核,每一个尺寸仔细校核,晚上到家,对每一组数据进行梳理、分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为达到测量数据精度与速度的有机统一,王志虎反复思考和自我“打磨”,终于独创了“百米百秒法”,就是100米距离,误差控制在100秒内,依据三角形放射原理,在中部位置施打一个校准点,提高中线服务距离达到200米,最大误差控制在±10厘米。

“书本上的测量和现场测量,差别太大了,而井下实践就是缩小这种差距的最好方式。”多年的历练,让王志虎对测量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煤矿测量的精度要求很高,一个小小的偏差,会直接影响巷道的贯通、立交的相对空间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确保零误差。”

他天天盯靠在井下,与巷道“死磕”

(实操演练)

“测量就是为安全生产服务的,比如说,施工巷道前方有一条老巷,你想从上面或侧面安全通过,那就需要知道迎头距离老巷位置有多少米,提前了,或者推迟了,就会导致老巷揭露位置不准,有害气体和水涌出,对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后果。”王志虎指着图纸如数家珍,“井下测量放线质量直接影响到井巷施工质量和进度,环节多、细节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无疑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

2022年6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王志虎熟练地带上他的“老伙计”——三脚架、全站仪、图纸,匆匆赶往采掘迎头施放导线。今天他的任务是,1#切眼的贯通位置控制。这个工作面是2022年矿井的重点工程,导线长度4080米、储量122.95万吨,确保精准贯通对于采煤、掘进至关重要。

梁家煤矿属于老矿井,边角块段多,频繁揭露老巷,同时“三软”地层,顶板容易异动,导线点易发位移。工作面的贯通质量直接影响到回采期间的安全生产。为了精准贯通,保证生产接续不延误,王志虎天天盯靠在井下,与巷道“死磕”,复测、复算中腰线数据。凭着一股韧劲,他反复“捣鼓”,最终实现了该工作面导线高精度贯通,误差为0.1米,其精准度远高于《煤矿测量规程》允许误差。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心可以到达”

(与同事分析数据)

2021年初,王志虎抱着奋力一搏的想法,报名参加“山东能源杯”测绘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小试牛刀,打开了他的眼界和思路。

“2021年,我有幸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矿山测量工技能大赛,虽然是第十四届了,但矿山测量工竞技却是首次。”王志虎回忆说,“正式比赛场地是在室内,以往我们在训练中,虽然针对阴雨雪天等不同环境进行过专项训练,但从未在室内实操过,加上设备是举办方准备、从未摸过,只能通过看视频,强化记忆操作界面的位置和操作步骤,实在有太多的没料到,心里像揣了只兔子。”

由于光线不好,场地和操作仪器都很陌生,队友们士气低落。王志虎一边鼓励队友,一边调整预先构想的战术,采取“盲测”的“杀手锏”,快速找准轮廓中心点,读取数据,计算数值,动作以稳为要,确保每个环节干净利落不拖沓,减少无效动作。最终,王志虎团队获得了二等奖。

“2021年,从4月到10月,先后参加了4次技术比武。虽然比赛项目都一样,但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坑’,而应对这些‘坑’,就是一次查找知识短板和漏洞的过程。”高频次的技术比武,提升了王志虎的实战能力和应战水平,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测量工作一定要用‘心’,眼睛到不了的地方,心可以到达!”王志虎若有所思地说。

在平凡岗位上,王志虎甘做“矿井的眼睛”,尽心尽责、默默奉献,描绘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