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谷雨时节,花草树木以看得见的速度竞相怒放,仿佛它们都想抓住春天的尾巴,以灿烂的身姿早早迎接夏日。在兖矿能源兴隆庄煤矿西北方向的“兴盛山”上,成排成片的乔灌林木错落有致地长满遍野,完美还原出这番景象。而对于这里的每一棵花花草草,再熟悉不过的,要数兴隆庄煤矿综合服务中心绿化队张洪征队长了。
植根内心的草木情结
“一组由老吴带领,把山顶上的龙柏修剪一下。二组由小尹带领,给新栽的那些树松松土。三组随我一起给新栽的树打支撑…… ”在“兴盛山”山顶的一处空地上,张洪征像往常一样同队友们交代着今天的任务。
一身迷彩的他,身材瘦削,话语质朴,颇有番“军人”的风采,这是见到张洪征时的第一印象。接下来的交流中,笔者慢慢解读了他二十多年扎根绿化事业的情之所钟。
2003年的一次岗位调整机会,张洪征自愿报名,成为兴隆庄煤矿综合服务中心绿化队的一员。起初,好多身边的人十分不解,感到诧异。
“绿化队在矿上属于比较边缘的辅业单位,人员结构杂,工资待遇低,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好比工作在矿上的‘农民’。”张洪征的形容貌似打趣,却不为过。
“八几年上初中的时候,我经常爬我们矿上那座‘兴隆山’,青山绿树的很漂亮。后来煤场旁边又起来一座矸石山,我就想什么时候也能给这个山栽上树,这不正赶上机会了,我不管别人咋看咋想,咱没觉得比别人矮半截。”张洪征回忆当初的选择时说道。
搞绿化这事在不少人看来技术含量不高,觉得无非是栽栽树、浇浇水、松松土、剪剪枝,殊不知,这里面大有学问。
“我那个时候最多认识两种树,一个是杨树,一个是柳树,至于别的一些苗木就更别提了。”张洪征说,初到绿化队时,他是标准的“小白”,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何谈栽培种植了。
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了尽快融入这支队伍,尽早掌握业务技能,凡是不懂不会的,张洪征就一次次地请教老师前辈,一遍遍地查阅书籍资料。“啥脸不脸皮的,学习讨教又不丢人,要一直狗屁不通的话才真叫难看唻。”张洪征笑着说。
正是凭着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两三年的功夫,张洪征就熟练掌握了苗木栽植、绿地养护、病虫害防治等园林绿化养护知识,为他成为绿化队伍带头人打下了根基。
抑制不住的行动自觉
兴隆庄煤矿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一直走在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前列。
2016年,为响应党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兴隆庄煤矿决定以“兴隆山”矸石治理模式为蓝本,将运煤场一侧的新矸石山,打造成为“兴盛山”绿色生态基地。而修复治理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矿绿化队身上。
接到这一任务后,已经担任绿化队队长的张洪征,却犯了难。“没白没黑,咬着牙干!”提起近十年前的那段经历,张洪征不禁感叹。
不同于普通山峦丘壑,在矸石山上种草种树并成活,是何等困难。单就给53.5万平方米的区域覆土这一项工作来说,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
覆土作业初期那个阶段,粉尘漫天,脏乱不堪。周边临近的小区住户,门窗紧闭,怨声不断。
“苦点累点倒没啥,就怕听到指责,看到冷眼,觉得特别委屈。”张洪征随即补充道,其实大家的反应我们很理解,谁不想外面的空气清新舒爽啊。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张洪征带领他的队伍,在人员紧、设备缺、环境差的情况下,一连持续了五个多月的高强度作业,期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难,直到作业告一段落,两位同事抹着眼泪见他时,张洪征才真觉得对不起兄弟姊妹。
项目建设,处处需要钱,可兴盛山建设的头几年,正赶上矿井度危求进的困难时期,怎么能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张洪征没少费了脑筋。
“手头的作业工具老的老,坏的坏,早就该换了,但一想还得问矿上要钱,咱怎么也张不开口。”那个时期,张洪征总是给大伙说,缝缝补补又三年,能修的修,能磨的磨,怎么都过得去。
除了工具装备,矸石山绿化,需要大量苗木,如一一采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老张,我们这边小区公园改造有批不太合适的苗子搁这堆着来,你要不?”打来电话的是张洪征在兖州的一个朋友。
据张洪征回忆,那是2018年五一节前夕,当天雨下得很大。接到这个电话他喜出望外,立马带着几个同事到现场捡回来了300株贴梗海棠和100株凌霄,又紧急组织人员冒雨栽植在兴盛山山顶,为矿井节约绿化苗木购置资金近两万元。
发自肺腑的一腔热忱
“建青山不易,守青山更难。让矿山绿起来是第一步,一直绿下去才是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张洪征的这番话透着满满的爱与责。
“兴盛山”绿化面积大,养护作业面广,特别是干旱少雨的季节,苗木灌溉最成问题。
张洪征记得,2020年夏天特别干旱,为了避开烈日炙烤,只好采取早晚错峰的方式轮流浇灌。清晨,当人们刚刚起身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兴盛山”的植被浇了一遍。晚上,当遛弯的人都已陆续回家,他们还在山上完成又一轮的作业。
一个夏天过来,草木又肥又壮,人却又黑又瘦。看着满山的苍翠,欣慰之余的张洪征,心疼起了与他朝夕相处的队友们。于是,一个计划已久的建议拿上了桌面。
“我刚到绿化队那年一百多人,现在还有三十来人,绿化面积大幅度增长了,人员却在逐年减少,单靠现有的人力去养护好这片绿水青山,确实困难,必须借助科技。”张洪征说。
张洪征的启发源于对矿井智能化发展的认知。在他看来,庞大复杂的井下采掘系统装备,都能通过智能应用,实现自动化运行,把一些技术理念应用到矿山绿化方面,更是不成问题。
在张洪征的推动下,由绿化队提出的“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议很快得到上级的支持。矿领导责成矿综合服务中心作为科技项目,委托煤炭科技研究院进行设计,一个围绕绿色矿山养护的五年规划就此出台。
2024年6月,规划建设之一的水肥一体化项目智能喷灌装置在兴盛山上投入使用。张洪征和他的队友们再也不用肩扛手拉走遍满山地拖着水管浇水了,只需通过手机APP,就可根据实时的温度、湿度进行精准自动喷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银杏、雪松、紫薇、棉槐等80余种乔灌花草遍布整个“兴盛山”区域,苹果、桃子、石榴、杏等16种果木陆续开花结果。昔日荒突的矸石山,已经变为“春有鲜花夏有荫,秋有果实冬有绿”的休闲乐园。
“小时候,他们是孩子,需要我照顾,长大后,他们是朋友,给予我们帮助。”在“兴盛山”的东北侧,张洪征抚着一株并不起眼的柽柳说。在他心里,这些开满山野的一草一木,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一个个生灵,更是美好家园的一片片希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