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矿集团三河口公司聚焦精益管理,实施“零闲置、零浪费、零挥霍”的“三零”管控举措,通过物资盘活、预算严控、循环复用三大抓手,推动降本增效从阶段性攻坚向常态化机制转型,实现管理效益新突破。
该公司为盘活物资资源,构建透明仓储管理系统。建立了覆盖计划编制、审批采购、物资发放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物资管理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规范有序。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对库存、回收物资、修复材料及未到货物资进行动态平衡。通过这种方式,精准匹配生产需求,避免了物资的过度储备或短缺,有效提高了月度计划的准确性,确保物资能够得到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
该公司还开展“清仓查库”专项行动,全面梳理库房中的设备材料。同时搭建全矿物资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物资的高效流通。推行“以旧换新”制度,鼓励员工使用旧材料替换新材料。在此基础上,实施“计划审核 + 动态调剂”模式,对物资需求进行严格审核,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剂。该模式减少了新材料购置费用,提高了库存周转率,让曾经闲置在库房的设备材料重新投入生产,真正实现了物资的零闲置。
他们还秉持“物尽其用、循环使用”理念,建立了全链条回收复用体系。在井下,每个物料回收点都标注着责任区队和班组信息。公司对井下回收的材料、配件实行“交旧领新、分类修复、定向复用”的循环体系,确保废旧物资能得到合理处理和再次利用。同时,明确“定区域、定责任、定指标”考核机制,将回收复用工作落实到具体区域和责任人,并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此外,推行“谁使用、谁回收”责任制度,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回收意识,让废旧物资变身“效益富矿”。
大力推进自主维修,采用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将维修项目按难度系数转化为工分,与绩效奖金直接挂钩,充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组织技术骨干成立维修专班,集中力量解决维修难题。维修人员凭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对设备进行高效维修,减少了对外委施工的依赖,实现外委施工“零依赖”,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
该公司搭建动态预算追踪平台,为资金管理装上“智慧大脑”。该平台每周生成费用构成热力图,以直观的图形展示各项费用的占比情况。通过对热力图的分析,能够精准识别出占比超标的支出项目,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的潜在问题。借助平台的动态跟踪功能,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精准分析费用构成。通过这种精细化管理,一季度预算费用同比压降10%,真正做到让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实现了资金的精准高效利用。
“降本增效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员工意识,锻造出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在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河口矿业公司经理车本方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