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井下常用的信号线市场价1米4.5元,一包扎带13.8元,我们把回收上井的废旧信号线截成小段代替尼龙扎带用,既阻燃、安全又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三河口公司开拓工区技术员李振说。该公司把修旧利废工作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实在平常,利用市场化“无形之手”,激活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将一个个“废旧品”变成“金疙瘩”。
该公司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秉持“省下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理念,坚持“能自修的不外委、能自制的不购新、能复用的不领新”的原则,持续加大降本增效力度。他们严控材料计划、严格审批把关、加强物资回收复用、来料加工等各项措施,建立废旧物资回收、修复、领用台账,制定节支降耗修旧利废实施意见、修旧利废计价回购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进一步健全“两化融合”绩效考核“流程图”,实行量化积分动态管理、周调度、月考核,严格奖罚兑现,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思路一活天地宽,职工变等发工资为挣工资。“我们每天修复改造的设备配件都很多,像电机、锚杆钻机、风泵、皮带拖棍等,一改往日等靠磨的作风,大家都抢着修,忙并快乐着,因为这些都是到手的‘真金白银’。”修理厂厂长孟波高兴的说,并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我们自制皮带机检修试验台,节约皮带保护购置费用6万元;对损坏的设备自主维修,节约修理费用14.8万元。”
四季度以来,他们利用废旧手动打磨机和小型电机研制了钢管除锈机,电缆缠绕机;利用废旧钢管加工喷雾、皮带机、溜煤眼护栏等,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同时借助“两化融合”内部市场化考核平台,积极打造专业化设备维修共享队伍,将原来需外委、外包给厂家的维修项目让本矿“草根工匠”“技能达人”自行维修改造,把住成本关口,提高设备完好率,复用率。
据了解,该公司1-11月实际材料费比预算节余82万元。基层单位将报废设备中的有用元件拆卸下来,搭配维修小型设备,1-10月供应科来料加工创效94万元;掘进工区、调度室、通防科利用自维修分别创效26.8万元、12万元、42万元。该公司积极开展开展“淘金行动”,回收2327工作面废旧物资价值85万元,共回收465区域物资价值128万元。
“我们将持续围绕成本管控、修旧利废、五小创新做文章,深化成本精细化管控、修旧利废市场化运作、深挖内部潜力,力促降本增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该公司经理李永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