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田陈煤矿牢固树立算账意识和效益意识,持续强化经营管控措施,聚焦降本增效点,通过修旧利废、成本管控等方式,广泛挖掘生产系统、环节、各业务领域降本增效空间,“深挖潜、细算账”,推动矿井提质增效。
让“沉睡”物资成为“香饽饽”
为有效盘活闲置资产,他们在全面清仓查库的基础上,持续优化井上下闲置物资的调剂、租赁和报废处理,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全矿的各类设备进行清查,按照使用情况确定是闲置设备或报废设备。按照“能拆尽拆、能用尽用”的原则,对拆解配件后的设备残体进行切割分解再利用,做到“吃干榨净”“零废弃”。同时,重点加强对采购物资的验收入库、盘点保管、合理发放,做到短线物资合理储备、长线物资适量储备、重要物资科学储备,避免出现闲置物资。
“我们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抓住厂家和物商公司合作的‘代储代销’业务新机遇,发挥‘代储代销’平台作用,随时掌握厂家在附近仓库库存配件情况,达到配件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库存积压,减少资金占用的目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矿方‘零库存’。”该矿设备管理中心主任邓强说。
让“下岗”废品变“上岗”精品
走进该矿制修中心厂院,堆放各种废旧物资的地方“空空如也”,仅有少量的存货放着。“剩下的翻新H架也有人‘认领’了,一会就过来拿。”制修中心主任严学说。
管理企业犹如老百姓过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得精打细算。该矿一方面持续加大修旧利废力度,做到安排工作必须要考虑材料设备回收复用,作业计划中必须排出回收复用计划;另一方面严格遵循“能用不领新、能修不弃旧”的原则,强化采掘面回收、验收、移交的过程管控,制定验收材料设备移交表,作业计划必须排出回收复用计划,最大限度提高回收复用率,着力让“下岗”废品变“上岗”精品。
点滴之水汇聚成河。对成本管控既要在“压”上下功夫,更要在“挖”上做文章。他们出台修旧利废管理和奖罚制度,明确各职能部室和基层区队材料管理的职责和范围,健全回收、修复、复用等各类台账记录,将修旧利废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算账、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
变降本“选择题”为增效“必答题”
“‘刀刃向内降成本、深挖内潜创效益 ’是全矿上下的共同行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不折不扣答好这道题。”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该矿矿长杨明多次强调。
说千遍不如做一遍。该矿坚持成本线就是生命线的原则,引导全员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充分释放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效能。洗运专业坚持“精煤战略”,有针对性地制定煤质管理正负激励措施,严格井下煤矸分流等煤质管控制度执行,充分发挥其系统效能,同时抓好洗选技改升级工程,提高精煤回收率和精煤产量。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发“客户链”,精于用市场引导生产,制定快速灵活的产品市场、营销渠道、销售模式和客户管理策略,把控好环保、运输、服务等关键环节,让“好煤卖上好价钱”。经营考核部门树立“大成本”控制理念,按照“收入打足、支出打紧”的原则,严格成本管控,严把材料投入审核关口,做到班组日清日结,市场化结算分配,成本精益化管理到岗点,强化各级成本预算、数量定额消耗管理,确保商品煤吨煤成本完成降本指标。机电专业充分利用“峰谷平”电价政策,提升矿井降耗增效管理,实施避峰填谷、确保矿井用电受控,将“省下就是赚来的”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切实提高电能利用率。
“应对新挑战需要新思维,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方法。全矿上下要树立‘全员降本、过紧日子’思想,始终坚持效益导向,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工作,止住‘出血点’、化解‘风险点’、提升‘增效点’,加快推动矿井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杨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