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10月份生产原煤完成任务的197%,材料费节约7万多元,修理费节约24万多元……”近日,在滨湖煤矿月度经营分析会上,该矿采掘准备工区作为标杆单位进行了典型经验介绍。
一直以来,该矿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市场化精益化“两化融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精益项目员工自主改善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健全架构体系、树标追标、加强考核等方式,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在矿井高质量发展中落地见效。
“我们建立了六大项、47小项的‘两化融合’制度汇编,涵盖规划措施、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内部市场化管理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精益化管理制度、市场化体系构成六大章节,形成了完善的区队价格体系、结算体系。”该矿采掘准备工区区长甘超说。
该矿构建了矿、专业、区队、班组、个人“五个层级”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和任务,围绕降本提效、朴素质量标准化建设、重点工程推进等20项任务,抓住生产经营管控重点,持续完善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创新创效、市场经营、运营管控“五大价值链”,全力推进产品市场与精益生产相融合、要素市场与精益成本管控相融合、创新创效与自主改善相融合、市场化运作与精益运营相融合、市场化精益化与基础管理相融合,最终实现安全稳、质量硬、降本实、产品好、创效高的目标。
为推进“两化融合”在基层一线落地见效,该矿开展了树标追标行动,成立“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围绕安全生产、朴素质量标准化建设、降本提效等方面,对各基层单位“两化融合”运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定,选树采掘准备工区为标杆单位,要求其它单位对标学习,形成了“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抢占高地”的浓厚氛围。
“我们建立了材料消耗、‘三铁’管理、物资回收、设备包机等工作台账,实行日统计、周考核、月汇总,10月份在16209工作面共回收到完整的格宾网310片,全部交接给掘进单位使用,仅格宾网回收复用就节省材料费近2万元。”该矿采掘准备工区技术员侯京壮说。
他们将月度生产作业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到班组,分工作地点、工作难易程度、岗位工种制定工作系数和计分方案,与班组长签订安全生产任务责任书,建立岗位、工序“精益化”达标台账和岗位“市场化”考核台账,实行班清班结、日清日结,围绕安全、任务、材料消耗、物资回收等情况,每天区队对班组进行结算、班组对个人进行结算,每月底区队在根据日考核情况、月度出清情况、劳动纪律情况等对个人进行综合结算,职工收入与出勤保勤、安全质量、生产任务、教育学习、劳动纪律等挂钩,实现了职工由“派活干”到“抢活干”,工资由“减法”到“加法”的转变。
为确保树标追标行动的落实,该矿分专业制定了“两化融合”管理工作考核评分标准,采取“月度考核、季度评价”的方式,每月对基层单位“两化融合”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亮点、指出不足,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形成季度检查通报,得分排在前三名的,分别加发单位精益工资50%、40%、30%,最差单位扣除精益工资30%,用经济杠杆撬动“两化融合”工作落地。
“我们通过树标追标,持续放大‘两化融合’效应,合理调整劳动定员、加强成本管控、加大节约挖潜力度、深化产、运、选、洗、销一体化协同,在算中干、干中算,确保完成全年既定任务目标。”该矿矿长王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