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班,咱们班共计上网19架,超额4架,增加绩效工资400元……”走进枣矿集团高煤公司综采工区,跟班工长密夫华带领班组人员对前一天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这是该公司内部市场化管理在基层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

面对今年以来经营管理的严峻形势,高煤公司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两化融合”管理为支撑,持续探索市场化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空间,倾力推动全员优本创效,最大限度地挖掘成本管控潜力。
“市场化,通俗地说就是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走进‘市场’,成为经营者,充分利用好经济杠杆,把大家的积极性撬动起来,想方设法去节约成本、创造效益。”该公司经理潘洪卫说。
他们以全面预算管理、定额管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内部市场化运营实施方案,形成公司、专业、单位、班组、岗位“五级市场”,差异化制定岗位定额,精准分解、逐级压实生产经营预算指标。通过“劳动写实”等形式,不断细化市场化管理的颗粒度,能落实到岗位不到班组,能落实到班组不到区队,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岗都是效益源”。
“我们现在正在造撤面条件,上网、联网工作强度大,我们制定专门的考核管理办法,规定每个班至少上网15架,每超1架,增加绩效工资100元。”综采工区区长班开强说。

基层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对劳务费、材料费等明码标价,通过量化、细化、可视化的管理,把成本管控任务具体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形成了共同承担成本控制的良好局面。依托“区队自主、班组自治”建设,大力实施正规循环零偏差、设备维保零故障、可控成本零浪费、隐性成本零隐患“四零”班组创建,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劳动竞赛,切实激活职工的劳动效能和创效热情。
大力实施班组对标可视化管理,每天班前会,由值班人员组织班组职工“算算账”,针对生产任务、生产效率、成本费用等7大核心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标分析,并与其他班组进行对标找差,制定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做到日分析、日对标、日改进、日提升。职工收入与任务完成、材料使用等情况直接挂钩,对超额的材料费等成本,严格按照市场价格由班组“自掏腰包”,让职工认识到不仅多干活能增加工资,降低成本也能挣工资,让“多劳多得、省下的就是赚来的”成为了每一位职工的共识。

每天干了多少活、挣了多少钱?现在,职工们通过手机APP就可以查询了。他们实施“班组工长考核+岗位工作量考核”的智能结算模式,每班班后,跟班工长、验收员共同完成任务验收,由考核员进行“日清日结”。职工们打开“两化融合”信息化平台,就可以查询结算情况,让职工们清清楚楚干活、明明白白算账,实现精准和透明的“价值考核”。
该公司还将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接轨,扩展内部专业化承揽工程、承揽维修工程实效化运作,推行“零星工程、岗位服务”班组竞价,岗位承责“包头、包面、包岗”的单元化管理,创新实施“市场化+专项价值考核”模式,切实提高市场化运行质量,使市场化管理真正成为抓好成本管控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