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夕,杨村煤矿通防工区瓦斯检查员周建忠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春大礼”,让他和家人度过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春节……
幸运只属于勤奋的人
事情还要从一次岗位技能大赛说起。2021年11月,周建忠和同事代表杨村矿参加了第三届济宁市煤矿职工岗位技能大赛瓦斯检查员专业的比赛。在比赛的队伍中,年轻的“工匠”是参赛队伍主流,50多岁的周建忠看上再普通不过了。但在比赛中,他凭借丰富经验,沉着应对,用一双睿智的眼睛和灵活的双手,一路过关斩将,摘得桂冠,成为参赛队伍里最耀眼一个。
“虎年给自己带来的好运气。”面对荣誉,周建忠却归功于运气。
“耀眼”,哪是单凭运气就可以实现的道理。
周建忠热爱自己的岗位,一干就是21年。“既然热爱就要干好。”周建忠刚走上瓦检员工作岗位时,内心充满了一个“门外汉”的忐忑与不安。为快速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本着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专一行的想法,他决定从基本理论知识学起,先后攻读了《瓦斯检查工》《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瓦斯防治》等多本书籍,看不懂、学不会,就翻阅书籍、上网搜索,虚心向师傅、同事和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全身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劲儿。
那段时间,“挑灯夜战”成了他的日常,短短四年的时间,他就顺利通过瓦斯检查工、中级工、高级工的技术资格考试,被公司评为“优秀技能人才”,并在该矿“超越杯”技能比武中七次获得冠军。
用脚步丈量责任
瓦斯是煤矿安全、家庭幸福的“第一杀手”。周建忠意识到,干好工作不能仅有热爱,更要扛得起责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他与瓦斯、有毒有害气体为敌,斗智斗勇,周旋于百米井下。
周建忠手拿瓦斯检测仪行走在幽长的巷道里,检测有害气体浓度、核对参数、记录数据、观察环境,每到一处,他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井下老巷交织、瓦检点多面广,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瓦斯浓度、通风指数等指标会随着井下的环境时刻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瓦检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坚决杜绝假检、漏检。当数据不准确时,他就多次测量,在反复确认无异常后才放心,“绝不让‘敌人’趁虚而入。”周建忠立场坚定,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责任。
在同事眼里,周建忠是个“停不下来瓦检仪”。周建忠每班除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测外,他还不定时地进行重复检测,设施运行是否正常、参数有无变化、风量是否达标、记录是否规范准确……事无巨细,为了弄清一个数据,他会在一条巷道来来回回走上好几次。
为了摸清有毒有害气体的规律,他对井下环境、采场布局、巷道特点、开采方式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次次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做到胸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多走一步,矿井安全就多加一分。” 周建忠默默地用有力的脚步丈量着责任的厚度。
隐患的“头号克星”
走得多、看得多、想得多,周建忠的脑海中已形成了一张捕获瓦斯和有毒气体的“天罗地网”,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危险,成了风险隐患的“头号克星”。
有一次,他在对301轨顺密闭墙进行检查时发现,顶板来压使墙体有开裂迹象,如果处置不及时,开裂引起的漏风就会使井下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增加,造成采空区内自燃,形成火灾事故。他立即建议工区马上对墙体进行喷涂,由于发现及时、措施得当,有效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还有一次,周建忠发现324工作面回风隅角处一氧化碳超出标准规定,果断增设压风扩散器稀释有害气体,使一氧化碳浓度在短时间内降到标准以下,保证了安全生产。
他还积极在小改小革上开动脑筋,在措施编制、工作写实、提高瓦检仪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参与科研和技术革新15项,为提升矿井“一通三防”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用匠心做好传承
作为一名老工人,周建忠更是发扬工匠精神,努力做好传、帮、带,无私传授技艺,保证身边的每个职工都不掉队。他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整理出一套瓦斯检查技巧,把工作现场当作教学课堂,随时随地为职工讲解。
“我们手里握的不只是瓦检仪器,还是广大职工的生命。”周建忠不仅把技能技艺倾囊相授,还通过言传身教,引导班组职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安全意识。多年来,他所在的班组也成了工区“最放心班组”。
在他的带动和悉心指导下,瓦检班4名职工取得了技师证书,6名同志也顺利通过了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徒弟张东峰荣获山东能源杯“首届全员岗位技能比武”瓦斯检查专业冠军,和他一同参加了在济宁市煤炭职工岗位技能比武,荣获亚军。在兖矿能源合理化建议征集中,张东峰提报的《井下灰岩裂隙水回收直接用作井下防尘水项目》获得二等奖。师徒二人连续6次获得矿“超越杯”师徒岗位技能比武擂主,成为了一段佳话。
源于热爱、执于敬畏、情归匠心,周建忠打开了关乎职工生命的空气“滤镜”开关,甘做生命最前沿的“侦察兵”,日夜守护矿井的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