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高端装备制造

山能装备: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作者: 朱凤姣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5日

山能装备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完全市场竞争型企业,由于管理模式陈旧,一度陷入亏损境地。2022119日,改革攻坚扭亏脱困的一声“春雷”响彻整个山东能源装备集团。

一年来,面对这场改革攻坚生死存亡之战,山能装备全体干部职工,在能源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力支持下,以“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的精神状态,勇于蹚“深水区”,敢于“啃最硬的骨头”,以有解思维破解改革难题,找到“无解”之解,作出“无问”之答,办成“难办”之事,改革攻坚稳步推进。如今,山能装备处处涌动着“改革攻坚、只争朝夕、干事创业、唯旗是夺”的盎然春潮。

解放思想“破冰融雪”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初期,山能装备干部职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成为制约改革发展最根本的问题。

2022年630日,一场以“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山能装备全面展开,31名领导干部日夜兼程,历时两天半,先后到中铁装备、郑煤机、信发集团等单位对标学习,以发展差距冲击思想观念,以先进典型审视问题短板,寻找山能装备改革攻坚可学习、可借鉴的方法路径,让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答案”浮出水面。

“走出去学习,给我们带来的观念冲击、思想碰撞是巨大的,既开阔了视野,反思了我们的不足和差距,又学到了很多好思路、好办法,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很多新的启发。”山能装备党群工作部部长、工会副主席、机关党总支书记高荣惠介绍。

在机关的带领下,权属各单位、各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对标提升管理考核体系,带着问题和课题走出去,先后到东华重工、淄矿集团等单位对标学习,找差距、树目标、补短板,开展“头脑风暴”20余场次,取众家之长,补企业之短。

“走出去学习”只是山能装备推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转变”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2022年,他们扭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根本,先后组织开展了走出去学习、请进来讲座、观看系列电影、精读专业书籍、开展“头脑风暴”、持续宣讲宣教、建立交流机制等7项重点工作,打出了一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系列组合拳,引导全员着力冲破思维的墙,树牢“六个意识”,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改革取得大的突破。

各级管理人员立足“学、思、悟、行”,认真研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阿米巴经营》《三精管理》等书籍,打开了思维的天窗;干部职工积极观看《首席执行官》《钢铁脊梁》《绝境求生》等影片,走进镜头畅谈观影感受,进一步增强了在逆境中自立自强自救的责任感。各级组织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班前会等多种形式,分批分层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凝聚了改革攻坚的精气神。

“我们从思想观念入手,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看到差距、感到危机、激发斗志,让职工思想活起来、观念新起来、发展动起来,自发融入改革大局。”山能装备党委书记、总经理冯军介绍,思路一变天地宽,干部职工也在不断解放思想中明确了改革的思路和办法。

聚焦主业“脱胎换骨”

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产业产品优化整合、体制机制颠覆变革、经济运行止亏扭亏等多个方面,涉及范围之广、情况之复杂、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2—3年内确保进度达标、效果达标着实是个巨大挑战。

“上级要求就是我们目标所向、行动指南。”冯军说,“如果没有能源集团的全力支持和帮助,我们山能装备不可能走到今天。有苦有难嚼嚼咽下去,必须坚定不移完成能源集团决策部署和改革攻坚扭亏脱困目标。”

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易事。“千难万难,只要干就不难。”面对改革的重重困难,山能装备新一届领导班子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既立足当前,又着眼于长远,“一企一策”制定改革攻坚方案,挂图作战,销号督办,闭环落实,把一个个不确定变成确定,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

2022年,山能装备先后清理清退劣势单位29家,退出减速机、电动机、超高压压滤机、钢丝绳、无轨胶轮车等劣势产品12类,14家合资公司分别制定了“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快速“止血扭亏”。

收拢五指,方能成拳。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山能装备各级领导班子看到,只有坚持有退有进、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布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山能装备不断收缩传统业务,把精力向核心产能聚焦,将资源向优势产业和新项目建设配置,集中精力做强、做优煤机装备制造、装备维修及再制造、优势非煤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业务”,推动产业发展由“泛多元化”向突出核心业务集中,采取合资合作、托管运营、果断退出等方式,升级一批、合作一批、淘汰一批、培育一批,持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产业布局和生产组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企业发展质效,初步形成了区域集约化、精益信息化、产业专业化、产品聚焦化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的发展格局。

坚持起步就是高标准、高质量。如今,山能装备已经建立形成以液压支架制造和再制造、油缸制造和再制造、环保设备、智能装运设备制造、刮板机再制造、采煤机再制造为主的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在山能装备新汶园区,高端液压支架制造、再制造项目全面起势,与东华重工实现液压支架全系列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液压支架制修一体化;通过合资合作,引进行业优势企业,整合高端油缸制造及再制造业务、采煤机(掘进机)再制造业务、刮板机大修再制造业务,掘锚一体机(喷浆机)、智能储装运、精密铸造等混改项目有序推进;带式输送机制造业务整合有序开展,为企业改革攻坚扭亏脱困注入了新动能、新活力。

夯基固本“重塑品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产品质量、工期、服务是制造业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随着山能装备改革攻坚扭亏脱困工作的持续深入,企业内部暴露出部分干部职工担当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等靠要熬”,不真推、不敢推、推不动,碰到问题“向上交”等问题,导致生产组织不顺畅,产品质量不稳定,经营成本不可控,职工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严重制约了企业改革发展。

“内部制度流程不畅,内耗严重,是最大的浪费,必须要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否则企业很难扭转被动局面。”山东能源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山能装备董事长赵洪刚说。

2022年8月份,山能装备新班子一上任,一场以“转观念、提质量、保工期、树品牌”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该集团全面铺开。班子成员亲自挂帅出征,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对标先进制造企业管理模式,从管理职能的顶层设计入手,理清机关总部与基层单位的职能定位和职责边界,狠抓制度“废改立”,持续优化管理流程。

聚焦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依法治企,合规经营,对权属8家单位开展内部经营综合评价,形成专项整改报告,编制全面风险评估报告,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提高自主经营管理意识和能力,着力解决制约生产经营的各方面问题,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为能源集团各矿提供高可靠性装备。

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山能装备紧盯“358目标,立足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学习借鉴东华重工成熟的高端支架供应商体系,全面复制建立了山能装备高端液压支架供应商体系。聚焦产品性能和设计制造工艺等,一方面分批分次组织人员到东华重工系统学习,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主机产品在能源集团各矿运行情况专题调研,通过到矿实际调研、与用户交流、对标学习等,明确下一步设备性能优化路径,推动液压支架产品质量不断优化提升。

在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山能装备立足“订单就是命令,合同就是承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权属单位生产工期专项考核管理办法,强化按期履约硬性考核。针对物资供应环节对生产工期的制约,协同山能物资梳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规范使用“ERP”系统,试点建立寄售超市,多措并举保障生产效率和工期,全力以赴为能源集团各矿井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建立良好口碑,重塑企业品牌形象。

瘦身健体“激发活力”

职工既是改革的客体,更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关键因素在于“人”,重点在于激发“人”的活力。

2022年,山能装备从人力资源这一核心要素入手,着重在推动人力资源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等方面持续用力,启动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三项制度改革,着力破解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按照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原则,深化劳动用工改革,领导干部实行任期制,管理岗位全体起立、挪开椅子、竞争坐下,全员竞聘,打破“铁饭碗”,搬掉“铁交椅”。

2022年,山能装备完成总部组织架构优化,机关分流压减70余人;完成7家权属单位机构改革和管理人员压减年度阶段任务,压减组织机构176个,压减管理人员476人。

领导干部“上去容易下来难”。山能装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系统完善了以KPI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为主要内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机关管理人员进行强制排名,明确“下”的比例,从制度上保证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现。2022年,按照年度考核末位淘汰机制,有4名副处级领导班子降职使用。

针对改革改制单位转岗人员,山能装备健全《改革改制单位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等制度,完成关停单位人员转岗过渡安置772人、划转移交、退出现岗位、清理在册及退休共计875人的年度任务,有效盘活了人力资本。

为让转岗人员快速适应新岗位,山能装备加强导师带徒,强化各岗位工种技术技能培训,2022年,先后组织各类培训684场次,培训2.5万人次,依托“装备大讲堂”,鼓励职工交流学习,共享知识,组织公开课247堂。

为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积极性,山能装备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打通管理、技术、技能三个通道,先后聘任技术人员358人,技能人员432人,2022年累计发放津贴1066万元。实行全员岗效工资制,将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与工资挂钩,对技术人员实行创新成果激励,对业务团队实行业绩捆绑激励,全员背任务、背指标,通过市场化结算体系,让贡献大的职工获得相应收入,全面激活了改革的一池春水。

“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管理和考核办法,打破‘铁饭碗’‘平均主义’,让考核与职工位子和‘钱袋子’挂钩,最大限度激发人在企业改革中的动力和活力。”赵洪刚说,2023年,山能装备将继续进行人员结构优化,按照产业优化布局需求,重新定岗定员,择优录用;按照人员跟着产业走、富裕人员分流安置的原则,合理安排各专业化板块产业用人需求。从山能装备总部机关开始,继续岗位定编定员,减员分流。让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既有为又有位;让那些为企业改革发展流血流汗又流泪的职工,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奔头。

改革势在必行,势在必成。2023年,山能装备将在能源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用格局赢结局、用速度换进度、用担当抢先机、用实干显成效,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向能源集团党委和山能装备全体干部职工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