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高端装备制造

装备集团:改革攻坚蹄疾步稳

作者: 朱凤姣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9日

装备集团全面落实改革攻坚扭亏脱困任务,全力做好“止血、造血、活血”工作,改革攻坚扭亏脱困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我们共清理退出劣势单位29家,退出减速机、电动机、超高压压滤机、钢丝绳、无轨胶轮车等12类劣势产品,14家合资公司分别制定了‘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加速‘止血’。”装备集团改革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收拢五指,方能成拳。以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原则,装备集团在迅速“止血”的同时,把精力向核心业务聚焦,果断剥离贸易、融资租赁等非主业业务,对带式输送机、高端油缸及配件制造、再制造业务、液压支架制造及配件业务等进行有效整合,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导业务,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装备集团新汶园区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装备集团在新汶园区投资建设高端液压支架制造、再制造项目,推动实现液压支架制修一体化;注册成立采煤机(掘进机)再制造合作公司、油缸制造再制造合作公司2个合作公司;刮板机再制造项目、掘锚一体机(喷浆机)项目、智能储装项目、精密铸造等项目混改有序进行,为企业改革攻坚扭亏脱困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我们坚持起步就是高标准、高质量,新公司、新项目产能一旦释放,将会给企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东能源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山东能源装备集团执行董事赵洪刚介绍。

(装备集团激光熔覆再制造生产现场)

优秀的产品质量始终是企业立足之本。聚焦产品技术质量提升,装备集团成立质量管理和技术研发机构,通过“技术引进+柔性引才”,重塑质量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实行质量网格化管理,推行产品可视化工艺,建立60个标准化工位,明确10项不合格供应商清退条件,压缩供应商超50%,借助精益质量信息平台,以大数据为指导,加速产品技术质量提升。

“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借鉴东华重工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开展主机产品在能源集团各矿运行情况专题调研,通过实际到矿与用户交流、对标学习等,推动产品质量不断优化提升。”装备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冯军介绍。装备集团为平煤十一矿、榆树井煤矿等单位制造的液压支架产品已经达到高端制造水平。

(装备集团油缸生产现场)

在装备集团总部机关办公楼公开栏上,管理人员综合考核测评成绩排名格外醒目。以考核倒逼服务提升、促进作风改进,只是装备集团创新机制改革的其中一项举措。

“解决企业发展深层次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机制、靠人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活力。”赵洪刚说。

今年,装备集团聚焦体制机制颠覆变革,健全完善《改革改制单位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人才库管理》《总部机关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办法》《关于聘任工程技术专业高级系列职务的通知》等17项制度,先后完成7家单位机构改革和管理人员压减阶段性任务,压减组织机构176个,压减管理人员476人,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压减超50%,转岗过渡安置关停单位人员772人,294人实现划转移交,走上新的岗位。

(装备集团技术人员开展售后服务培训)

管理岗位人员全体起立、挪开椅子、竞争坐下,技术技能人员凭技术拿钱,靠业务取薪,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导向,358名技术人员、432名技能人员在改革中拿到津贴,尝到甜头。

装备集团改革“一子落”,带动了公司“全盘活”,成为撬动发展、激发动能的有力杠杆。据山东能源装备集团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2023年,装备集团将继续进行人员结构优化,按照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这一原则,定编定员,竞聘上岗,让有能力、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既有为,又有位;让那些为企业改革发展流血流汗又流泪的职工,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奔头。2023年底实现在岗人数控制在4800人以内,管理岗位压减50%,管理人员控制在员工在岗总数的12%以内。

船到中流浪更急,深水行舟不松篙。当下,装备集团改革攻坚扭亏脱困进入全面攻坚期、深水区,作为能源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承载企业,他们正以奋进的姿态,全力以赴推进改革攻坚扭亏脱困。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