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始终把人才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围绕“人才强企”战略目标,通过创新政策、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培养一支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知识型、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
走出内卷,争当冲锋陷阵的“猛将”
走进该矿机电工区王瑞波创新工作室,“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王瑞波正在给几名电工就移动变电站的检修技巧和故障处理经验排除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从围在一起吃“小灶”的职工脸上,足以看出授课的效果,这与过去台上讲的索然无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形成鲜明的对比。
“将年轻的职工队伍培养成高水平的职工队伍”是该矿一直以来遵循的人才培养路径,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该矿结合职工年轻化、学历高的特点,不断学习探索、创新载体,为职工搭建起多元化的成长成才平台。
该矿针对年轻职工队伍技术底子薄、关键岗位人员紧缺等现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VR模拟课堂、技师工作室、创客中心等平台作用,利用内部优势资源,将懂技术、有经验的技能大师、“劳动模范”“创新达人”“草根专家”请上讲台,为职工讲技术、传经验。
“我们以实践为课堂,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搬到’课堂上来,以提问、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现场进行解疑答惑,不断提高职工业务知识和能力。”该矿机电工区区长王瑞波说。
同时,该矿通过采用“内训+外培”“理论+实践”的方式,定向培养专业化人才,实现更加精准的人才培育。
拒绝躺平,争当企业发展的“干将”
该矿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用机制作为选人用人的基本原则,建立加快培养和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矿井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以比能力、比业绩、比贡献为导向,搭建“双通道”人才培养体系,系统优化人才梯队建设,构建“管理、技术、技能”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建立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库,健全岗位任职资格及评价体系,深入落实完善干部考核管理等一系列“硬核”措施,建立岗位良性竞争机制,最大限度激活人才“蓄水池”。
“矿上的人才培养政策越来越完善,最近领导对我们年轻人越来越重视,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我们要努力学习工作,调整工作状态,不辜负领导的一片苦心。”该矿一名90后职工说道。
该矿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大力选拔培育有担当、有激情、有作为的年轻干部,鼓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通过畅通人才选拔、任用、晋升的渠道,将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对应岗位,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围绕生产经营不断追赶超越,激发人才内生动力。
“我们定期开展公开竞聘、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选拔竞赛活动,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矿人力资源部主任李勇表示,下一步,该矿将全面激活以岗适人、人适其岗、人岗匹配的用人机制,倒逼年轻人才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远离佛系,争当破冰开局的“闯将”
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再到“战场练马”,该矿聚焦技能兴企,精准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突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培养评价模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工队伍。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常态化开展职工技能大赛、职工技术比武、岗位实操竞赛、创客成果展等,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同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规范人才选拔使用程序,坚持量才施用,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优化成长环境,营造爱才留才浓厚氛围,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真正让各类人才政治上受重用、经济上得实惠、事业上有发展。
“我们持续深化‘双创’工作,注重科技成果转换,定期开展全员创新成果评比,对科技含量高、产生效益大、推广价值高的成果原创人员进行表彰奖励,让技能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奋斗有舞台、表现有机会、努力有回报。”该矿总工程师高坤说道。
据了解,通过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等方式,该矿先后涌现出“齐鲁首席技师”刘玉水、“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王瑞波、“山能工匠”王龙、“新矿工匠大师”单光伟等一批懂理论、善实践、接地气的职业技能“行家里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