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三河口公司:“两化融合”让废旧物资重获“新生” 

作者: 梁锡洋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9日

废旧钢板、报废设备外壳割成锚杆盘,旧钢丝绳代替网筋,旧钢材加工成风门连锁器……在枣矿集团三河口公司每天都上演着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的喜人佳话。

该公司紧紧扭住“两化融合”的“牛鼻子”,聚焦节约挖潜、降本增效目标,从源头降本、物资管理、修旧利废等方面综合发力,出台了修旧利废管理考核办法、奖罚制度,健全回收、修复、复用、报废等各类台账记录和手机APP网络平台,实施清单化分解、定量化考核,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算账、层层抓落实的新格局。今年1至2月份,修旧利废降本33万元,节约材料费98万元,实现旧物维修改造复用创效100余万元。

“这个隔离开关换向器触点容易氧化,弹簧松动,真空接触器也是易损件,需要仔细调节,确保三相同步,如果购买新配件需要至少要600元,开关维修节约降本空间很大。”该公司修理厂技术员李明福说。

除此之外,他们还加大电机、减速箱、液力耦合器、皮带托辊等维修力度,经过大家的“妙手回春术”,让“病入膏肓”的机器设备“起死回生”“重新上岗”,既为矿上节省了材料费,职工得到了一定的奖励。他们充分榨取废旧材料的“剩余价值”, 把废旧设备拆解、化整为零、优化组合,用小零件组装大配件;对废旧钢板、钢筋、电缆、胶管、皮带等废旧材料采用“大改小、长截短、弯取直、宽变窄、旧复新”等灵活的方式回收使用,复用率达到96%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益。

他们还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学生创客联盟,巧施“点金术”,让废旧物资有了用武之地,解决了各种制约矿井生产的难题,促进了生产工序流程提档升级。

“这是我们用旧管材结合插销与打气筒创意思路,创新加工了锚固剂投送器,减少了锚固剂破损浪费,提高了支护安全效率,仅此一项就月创效8600余元。”该公司掘进工区党支部书记季延勇展示着创新成果。今年以来,他们广泛开展对标管理、“五小”创新活动,仅2月份就征集了皮带调偏器、轨道压弯装置等19项“小改小革”,创效21万余元,激活了职工“双创”热情,拨响了修旧利废的“金算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两化融合’力度,深挖内潜,确保各类物资零废弃、零浪费,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实现效益最大化。”该公司经理梁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