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内)
综合消息
矿业非上市公司

黄陶勒盖公司:“两化”融合激活创新源头

作者: 牛雪芳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2日

2月26日,西北矿业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机修厂田月忠步履匆匆走进精益管理办公室,将一份刚刚完成的“轴承清洗自动回流”精益项目申报材料交给到精益办公室工作人员手上。这是该公司开展精益项目立项以来,田月忠在2月份申报的第2个精益创新项目。

进入2022年以来,该公司将精益项目改善作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的切入点,大力开展精益项目立项、研究和应用工作,激活了创新源头。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项目价值和创效额由低到高分别设立黄带、绿带和黑带项目,项目完成后提交评审申请,通过矿评审的项目将按创效额度进行结算。该矿还规定,如果创新创效额度达不到立项条件的,可提交提案改善项目或群众创新项目,从而多方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截止到2月20日,今年该公司像田月忠一样主动提交创新项目的有27名职工。

田月忠所在的机修厂承接轴承的日常修复任务,以前修复轴承时,清洗轴承的油污就会顺着操作台流到地面上,清理难度大,耗时费力。田月忠开动脑筋,很快提出了“轴承清洗自动回流”的精益项目。他在操作台两侧台沿下,分别焊了2条带着泄油管的U型回流槽,清洗轴承时,平台上的油污就会淌进回流槽,通过泄油管回流到容器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针对部分有创新意愿,却找不到创新办法的员工,该分公司启动了“引领人计划”。他们把创新能手、技术大拿等善于创新的人集结成立“引领人团队”,以授课的形式,向员工讲解如何找创新点、创新从哪里入手以及创新注意事项等知识。

2月27日,在该公司世林化工分公司甲醇车间创新工作室,车间技术主管王三云结合实物模型讲解精益项目“精馏常压塔回流槽增加充氮气管线”的立项思路和实施步骤。截至目前,已累计授课9场次,60余名员工从创新“门外汉”跨进了创新的“门槛”,在提案改善项目和群众性创新项目中大胆尝试。

项目创新创出大价值,更要让创新人才有收益。该公司注重发挥省级创新平台作用,积聚团队力量,聚焦冲击地压防治问题,将问题变课题进行强力攻关,所研究的《西部深井冲击地压“力-构”协同防控技术》项目有效降低了冲击地压矿井开采的风险,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团队成员也获得了丰厚回报。此外,他们还向创新工作室借力,集智聚力“攒项目”。

该公司综采一队在完“优化超前支护单元支架操作流程”“四钩型+双头调节挂钩优化排水管理整理流程”项目的基础上,把支护单元操作环节用工人数由4人减少至3人,劳动效率提升25%和排水管路整理节省1个人工等优势整理融合,统筹考虑班组劳动组织和在收尾流程中创新植入智能化,在徐吉飞班组率先探索实施“个位数”人员配置,班组人员由原先的11人减至现在的9人,按照区队制定“两化”融合考核兑现办法,现在徐吉飞班每人每月可多收入700多元。

在“两化”融合作用下,员工个人和创新团队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被激发,1月份黄带项目立项13项,2月份黄带项目预计立项12项,计划整合绿带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