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誉为“鲁煤第一峰”的新矿集团协庄煤矿,历经60多年开采,矿井面临优质资源锐减、系统环节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安全监管加大等多重压力困难,生存与发展一度成为摆在协庄人面前最为现实、最为紧迫的问题。
近几年,协庄煤矿放眼长远、颠覆创新,稳步推进大系统改造、压煤搬迁、柴汶河治理等转型调优重点工作,使老矿井迸发出新生机。
锁定目标、挂图作战,聚力系统改造
实现老矿转型调优,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协庄煤矿科学研判,根据“多水平、多采区、资源储量减少”的生产实际,确定“新格局、新系统”思路。
“我们组织分析剩余块段储量,剖析现有生产系统,针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以找煤扩量、系统优化再造为突破口,研究应用‘系统换煤、治灾换煤’等八种找煤扩量技术,本着‘依法合规、立足当前、保障未来’的原则,对-850水平以浅区域煤炭资源进行规划回收,开展系统优化改造,以点带面构建行动路线图,以层位优化实现主系统和采区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从而促进系统简洁、矿井高效。”协庄煤矿总工程师王庆杰介绍。
按照“先整体后局部”思路,结合采场接续方向及时间点,协庄煤矿确定了“三步走”系统改造战略。据该矿副矿长武长金介绍,系统改造完成后,可解放-850水平以浅煤量1784.7万吨;减少主运环节18个,减少风量2100立方,每月节电18万度,减少人员120余人,减少排水系统2个环节;降低巷道维护成本、运输系统成本、人工成本共计1900余万元,真正打造成为极简高效生产新模式,效益可观,前景光明,未来可期。
多方联动、一抓到底,安置压煤搬迁
全力推进压煤搬迁,延长老区矿井服务年限,关乎矿区稳定,更关乎企业未来。自2021年以来,协庄煤矿将唐立沟压煤村庄搬迁列为重点工作,进一步核定压覆煤量和可采储量,测算经济效益,排定生产接续,先后开展入村进址丈量、搬迁费用测算、新村选址等工作,经与当地政府积极协商,顺利签订搬迁协议。
“为加速推进压煤村庄搬迁,我们成立工作专班,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唐立沟村573户及所属公建设施的实地测量摸底工作,逐户现状拍照,绘制房屋平面图,并与村代表、户主三方签字确认,为搬迁费用测算掌握了第一手数据。”该矿资产管理中心主任郭锐说。
2022年,协庄煤矿聚焦“上半年开工建设,年底主体封顶”任务目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手续办理,与当地政府成立联合工作机构,形成工作合力,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部署,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手续办理、地面附着物清理等具体工作,实施阶段目标考核,安排专人驻镇、驻村,及时掌握进度,协调解决问题,确保按期完成搬迁工作任务。
“压煤村庄搬迁工作预计2023年完成,届时可释放优质煤量700万吨,矿井有效可采储量将提升至2300万吨,矿井服务年限将大大延长。”郭锐对矿井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聚力攻坚、破除瓶颈,决胜水害治理
解决好柴汶河水害威胁是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2021年,协庄煤矿在地表东翼一采区柴汶河内实施铺底护坡工程和地表东翼采区浅部四灰及煤层露头区注浆工程,完成河床铺底4.065万平方,注浆3072吨,井下4道密闭墙改建为挡水墙。“我们创建防治水研究室,形成‘四图’工作法,2021年矿井最大涌水量较2020年同期下降262m³/h,水害管控、预警、预防、预控水平大大提升。”该矿副总工程师王厚臣说。
2022年,协庄煤矿继续树牢“一切灾害可防可控可治”的理念,按照“地表主动治理、井下分级控制、智能水文监测监控预警”一体化总体思路,以“区域先行、逐步推进、从源治理、彻底根除”为原则,积极采用定向钻探等先进手段,开展对柴汶河及支流长期治理模式,形成地表水及地下水一体化综合治理方案。同时将地表水害、老空水害集合在一个预警系统中,实现手机APP全天候自动预警和全矿井“一张图”的高度统一。
“2月16日,地表东翼三采四灰露头区注浆治理工程启动施工,计划5月20日前完成。”王厚臣信心坚定地说,“抓好井下老空水浊度智能监测系统再造工程和后组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警系统建设,彻底解决柴汶河地表及相应老空水害、后组煤工作面水害威胁,确保矿井防水安全。”
走好变革转型赶考路,奋力守正创新走在前。2022年,协庄煤矿将按照新矿集团“谋久调优、强基赋能,智能升级、两优三减”工作总要求,聚焦重点、奋力攻坚,创新升级谋发展,转型调优谱新篇,为能源集团打造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