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公司:“三位一体”同声唱响质量提升主旋律

作者: 肖翔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6日

质量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质量工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影响作用。再制造公司深入实施“三位一体”质量管控提升,真真正正把质量的责任想在心中、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没有质量,不谈产品,质量是企业做优做强最根本的前提。过硬的产品才是我们的铁饭碗,才是打开市场的敲门砖。再制造公司将严格按照要求,以铁的手腕抓管控、以铁的心肠抓管理,将严抓产品质量提升工作进行到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鹏介绍。

再制造公司严格按照山能装备要求,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线”意识,坚定不移实施“精品工程”,努力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持续加大质量监管力度,针对质量控制点,对再制造全过程进行质量监造,全面督促,促进各个环节稳步提升。采用停工预警、停工令等方式,坚决阻止缺陷产生、流转,并针对性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铸就高质量产品。

强化质量意识宣贯到位,营造全员质量管理氛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用生命捍卫质量”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质量关乎着企业能否真正的在改革发展浪潮中立足存活,关乎着再制造公司全体职工的饭碗。每一次质量问题的发生,是有多少次的“差不多、应该行”,又有多少次的漫不经心、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如何持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是现在该公司质量提升工作的重中之重。该公司通过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真真切切的让员工改变陈旧思维,精心排定质量培训计划表,对质检员、班组长及业务骨干深入开展技术标准培训、产品质量检验能力培训、测量技术培训、三体系知识培训,PID会议深入班组,监造员和班组员工一起探讨交流,总结前一天的质量问题,安排当天质量管控重点工作。同时在车间醒目位置悬挂质量标语、横幅及牌板,营造出“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该公司通过“点滴式”“沉浸式”的灌输,彻底摒弃职工固有老旧思想,吸收先进理念,提升质量意识。

质量过程管控到位,提升产品标准化水平。该公司建立健全各类质量文件29项,管理办法28项,可视化工艺17项,形成完整的一整套质量体系。对整个生产过程设立了17个质量门及5处停止见证点,产品质量管控能力明显提升。进一步提升核心人员能力素质,持续扩充核心工序人员,充分发挥好国际焊工的作用,继续做好焊工的日常培训提升,以点带面,培养更多的优秀焊接人才。从组织架构、人员配备、设备布置、生产组织等全方位的持续做好与东华重工等先进单位的对标学习工作,结合车间承包经营,星级岗位设置,消化吸收先进经验和做法。借助立德监造服务团队优势力量,充分运用质量门、停工令、停止见证点等手段,严把每一道关口,找出每一道缺陷,闭合每一条问题,坚决杜绝不合格品流转下道工序,提高一次交检合格率。利用每周四召开的质量监造例会,将所有质量缺陷拿到台面逐条分析,制定措施,联责考核。

质量监督考核到位,全程把好产品质量关。该公司将产品质量深度融入工资体系,建立完善了《质量绩效激励考核管理办法》,将质量与职工个人绩效挂钩,按照质量等级划分工资标准,记录每天个人的质量情况作为每月工资核算的依据,每天评选质量最优、最差的职工,在车间大屏幕滚动播放,并纳入每天生产晨会通报,为先进“披红挂彩”,使后者“红脸出汗”,促使职工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知,自觉主动的学业务、提技能,形成全公司范围内争相干事创业、努力提升的良性循环。推行全员信用考核评价机制,编制了《全员信用考核评价办法》,根据岗位操作能力要求标准,每月累计信用分值,按照分值评定不合格岗位、合格岗位、三星级岗位、五星级岗位,五星级岗位工资待遇上浮10%、三星级岗位上浮5%、合格岗位保持不变,不合格岗位执行培训待遇,进一步督促激励员工提升产品质量。

上一篇
绿茵竞技 赛出友谊
下一篇
鲁南装备:学企业文化 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