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员工风采

济三煤矿刁新文:青春闪光争先锋

作者: 江记文 宋鹏飞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3日

刁新文,男,41岁,中共预备党员,电焊技师,“刁新文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现任兖矿能源济三煤矿选煤中心维修车间副主任。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以智慧和汗水,在青春的闪光足迹中勇争先锋,先后荣膺兖矿能源技能人才、山东省“金蓝领”、全国煤炭系统青工技能比武第五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称号。

励志成才,焊花青春更灿烂

参加工作时,刁新文的岗位是电焊工,这个特殊工种劳动强度大,安全技术标准严,必须全副武装,而且电焊辐射高、烟尘大,焊花容易灼伤眼睛,伤害皮肤。

“我认为电焊工干的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只有用心把每一条焊缝焊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所干的工作。”怀揣自己的岗位格言,刁新文与焊花共舞22年。

炎热酷暑,细皮嫩肉的他被火辣辣的阳光和电焊弧刺得一层又一层的蜕皮。数九寒冬,手被寒风吹得满是裂口,疼的他直冒冷汗,但从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为避免焊花溅到身上,还要在工作服里面再穿上一套内衣裤,即便这样,身上还是常常被电火花烧出“洞”,浑身上下常被溅满油污和煤泥水,有时甚至头发被烧焦。从事电焊工作的同事,多数吃不了这个苦,有的已经转了行,但他从不为这些所动,凭着满腔的热忱和执着的劲头,用一个个行动诠释了“敬业+专注”的“工匠精神”。

2014年选煤厂实行重大技改,他在厂里一呆就是30多天。选煤工艺复杂、管道、溜槽多、劳动战线长,刁新文爬高爬低克服焊接困难,飞溅的焊花不知烫掉头发,工作服总是干了湿,湿了又干,为了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他不知放弃了多少节假日。每当同事们谈起这些,他总是很平静的说,“干的就是这份工作,总要有人上”。

担当,使他青春的足迹熠熠闪光。参加工作以来刁新文先后荣获矿技能比武第一名,矿十佳青年、矿劳动模范、兖矿能源集团“青年岗位能手”。

致力钻研,创新破难显身手

针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难题,电焊工出身的刁新文醉心于焊接业务钻研,先后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针对矿用水泵叶轮易损坏等问题,他反复试验,采用镍基、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和普通碳钢焊条交叉过渡,有针对性的进行焊接,将铸铁冷焊技术应用于水泵叶轮修复中,大大延长了叶轮的寿命。选煤生产工艺中,振动筛是易损设备,他创新应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插接法”解决了振动筛管梁断裂的焊接问题,解决了制约生产的一大难题。

选煤厂SB6400筛网沉降机差速器和FC1200离心机是进口设备,每次维修都靠外委,周期长、费用高、环节复杂。刁新文“争气不畏难”,精心研究规律,探寻破解之法,带领职工大胆创新,对进口设备进行维修,彻底结束了外委维修的历史,仅此一项就节约维修费用60余万元。

需求是创新的源动力。针对煤矿储存仓精准测量这一问题,刁新文带领人员攻关研讨、现场实践,优化多处现场流程,设计制作了智能煤仓测量系统——智能煤仓测量仪,利用编码器经过PLC编程自动测量仓储高度或者自动换算成仓储储量,利用光缆通过PLC连接测量设备和电脑,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和人机互动。项目的成功,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优化了用工人数,每年可节约用工成本65.7万元。

多年来,刁新文全程主导参与了重介车间技术工艺改造、调试、试运转、试生产、生产维护;积极参与洗矸外排技术改造等重大技术改造工作,累计为矿井节约费用50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车间生产事故率降到了历史最低,连续3年无生产事故影响,为选煤中心圆满完成年度商品煤计划和洗精煤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阵地孵化,引领群雁振翅飞

2015年6月,“刁新文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洗选专业青工技能成长有了自己的阵地。

由工程师、高级技师、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等15人组成的团队,以工作室为技术孵化阵地,采取“理论+实践”方式,分专业大力提升职工技能,职工学,师傅教,工作室考,每日一题、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等形式,抓两头带中间,奖优罚劣,推动技能人才素质提升。

工作室成员王成然始终勤奋好学,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取得“维修电工+机修工”上岗证和机修工高级工职称、维修电工技师职称,成为选煤厂“双岗双证双职称”第一人,2016年,在全国青工赛技能比武中获得第四名的好成绩,成为广受赞誉的技术“大咖”。

2021年,工作室紧抓全集团技术比武活动契机,成立以刁新文,王成然为导师的培训班,通过师徒密切配合,辛勤努力,朱建忠取得兖矿能源浮选司机技术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袁培胜、刘旭东、白福荣包揽济三煤矿技术比武活动地面电工前三名。

特别是对近几年入职大学生和青年技术员,工作室“量身打造”培训方案,建立快速成长通道。新分配大学生黄俊杰、张朕二人来矿之初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实践经验,实际工作中非常吃力,对于前途十分迷茫,甚至一度萌生辞职念头。为使他们能够尽快成长,工作室组织他俩与殷亮、仇锦龙分别签订师徒合同重点培养,经过一年的传帮带,二人成长很快,工作热情持续高涨,都已达到预定目标。

工作室成立七年来,获得专利11项、发表论文10篇,创新成果90多项,培养了技术、技能人才40多名。在2020、2021年度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审工作中,工作室创新成果《提高刮板机稳定运行的研究》、《重介浅槽机链条液压张紧装置的研制应用与推广》五项课题荣获二等奖,2018年,工作室被评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