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新能源集团:东西“牵手”共书陇鲁“山海情”

  公振普  仝传良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从黄海之滨到陇原大地,山海同心,日月同光。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是山东省“外电入鲁”布局中的第四条直流输电通道,这条绵延926.4千米的能源大动脉跨越五省,将西北戈壁的风能、太阳能、煤炭资源转化的澎湃电能直送齐鲁大地。

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坚决扛牢“陇电入鲁”国家战略实施主体重任,积极参与陇东煤、电、风、光等资源开发,打造陇东煤电风光一体化能源基地,构建战略支撑,共书陇鲁“山海情”。目前,在建、运营总装机规模达到350万千瓦,每年可向山东输送电量近130亿千瓦时,全力支撑山东电力供应,为山东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陇电入鲁”特高压输电通道重要的调峰和支撑电源项目,灵台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两台机组于今年9月16日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实现商业运行,企业成功从“建设期”迈向“价值创造期”。

项目自开工以来,始终秉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的理念,汇聚各方优势资源,携手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和困难挑战,建成甘肃省能源领域“首台套”智慧电厂ICS系统,全国产化自主可控DCS,建设燃料全流程管控系统、三维数字化煤场、激光诱导煤质在线分析系统,实现智能配煤掺烧。

该项目机组作为“陇电入鲁”特高压通道的关键调峰电源,集成高效超超临界发电、20%深度调峰和智能控制三大创新技术,机组发电标准煤耗265克/千瓦时,每天可为新能源发电消纳腾出4000万-5000万度的空间,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2万吨,污染物实现“近零排放”,有效促进陇东地区经济发展和当地人员就业,缓解山东省电力供需矛盾,提升电力供应稳定性,为山东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白银1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作为“陇电入鲁”工程配套重点电源点项目,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其中风电60万千瓦、光伏90万千瓦,配套储能150兆瓦/600兆瓦时,项目建设以来,西北新能源按照“深前期、严开工、精建设、优达产”管理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9个单体项目分布在3个县区,涉及8个乡镇17个村庄,光伏租地2万7千多亩,风场面积216平方公里,并且9家总承包单位,70多家分包单位,高峰期3000多人施工。我们创造性提出‘1566’项目建设模块化管理模式,即围绕一个目标-履行好五项职能-抓好六项管控-做好六大协同,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项目建设。”西北新能源主要负责人孙世轲说道。

目前,平川水泉光伏项目于9月27日并网发电,靖远北滩光伏项目于9月29日并网发电,其他单体项目即将陆续并网投产,整体计划年内全容量并网,成为陇东“煤电风光”一体化能源保障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助推山东省能源结构调整、强化电力供应保障贡献力量。

新能源集团陇东煤电、新能源产业的相继投运,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鲜活注脚,更是鲁甘两省深化能源合作、共绘发展蓝图的典范之作,有效连接了甘肃丰富的能源资源与山东巨大的电力市场需求,同样是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巨大潜力。

从陇东高原到齐鲁大地,“陇电入鲁”不仅是一条能源输送通道,更是东西协作、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新能源集团以担当与实干践行“双碳”战略,实现陇鲁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让黄河之水孕育的“风光”资源,点亮千里之外的万家灯火,续写新时代的“山海情”新篇。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