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区队这个月通过优化工序、减少材料浪费,市场化结算绩效比上月提高5%,我的工资多了400多块,还是得用脑子干活!”近日,鲁西矿业梁家煤矿掘进二区员工蓝锦程拿着工资条,跟工友们分享心得。这一幕,正是该矿以市场化理念重塑经营管控,以精益化管理深挖降本潜力的缩影,他们锚定“降本降耗、增收增效”目标,打出了“市场化机制+精益化管理”组合拳。
(精益生产)
市场化考核“转思维”
“要让员工的劳动得到明确的价值体现,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成为共识。”该矿经营副矿长吴平平说。为打破传统“大锅饭”模式,该矿构建了以“岗位价值”为核心的市场化薪酬体系,将工资分配与产量、成本、安全、质量等指标深度绑定,推行“一规范、两倾斜”,优化管理人员薪酬,向采掘一线、重点创效岗位倾斜,让“收益是干出来的”成为全员共识。
在采掘区队,“三排两定”工作法成为市场化落地的“关键抓手”:每日由区长牵头排人员、排工序、排检修,定工作量、定考核标准,次日复盘考核兑现。“现在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任务清单和效益账。我们通过优化4102采煤工作面割煤工序,减少无效停机时间,月度产煤量提升5%,在市场化考核中,绩效稳居全矿前列。”采煤工区区长韩剑介绍。
辅助工区同样受益于市场化机制。机修厂针对设备维修制定“内部市场化结算价目表”,小到更换一个水泵轴承,大到维修一台防爆开关,都有明确的工时和材料核算标准。“我们维修班这个月完成12台次设备自修,比外委维修节省费用3.6万元,班组奖金比上月多拿了2000元。”电修班班长王永庆说。截至目前,该矿已实现市场化全覆盖,员工降本增效的意识显著增强。
(预算管理)
精益化预算“控源头”
“预算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成本防线,每一笔支出都要问是否必要、能否节约、效益如何。”该矿财务管理部部长邹莹在预算评审会上表示。为堵住成本管控“源头漏洞”,该矿建立“矿井—专业—部室—区队”四级精益预算体系,将资金、成本、项目预算与生产接续紧密挂钩,将“无预算不实施、有预算看结果”原则落实落地。
在材料预算管理中,他们推行“计划—审批—使用—验收”全流程闭环管控,每月提交材料计划时,需详细说明“用在哪里、用量多少、能否复用”,专业部门现场核查后再审批。“我们全面加强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掘进一区这个月领用复新锚杆200根,核减了相应的领新计划,节省材料费用6000多元。”运营管理部工作人员栾鹏宁介绍。
(全流程管控)
全流程管控“堵漏洞”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关系矿井经济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的重头戏,管好设备就是管好钱袋子。”该矿机电管理部部长李晓的话,道出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该矿建立“设计论证—招标采购—安装使用—维修复用—报废”全流程管理机制,重点规范设备周转、调剂、维修流程,杜绝“使用伸手拿、用完随手扔”的浪费现象。
在井下六采区,一场“系统瘦身、设备精简”行动正在推进。机电工区将2台闲置的移动变电站、1200米高压电缆撤除升井,经打压试验和维护后,转运至四采区配电点复用,节省新设备采购费用48万元。“我们严格执行设备升井、入井‘五方鉴定’制度,由使用单位、机电管理部、安全监察部、经营管理部、机修厂联合鉴定,三季度以来共鉴定130台次设备,复用率达到85%,减少设备闲置浪费。”李晓介绍。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样“不留死角”,该矿要求各单位建立“材料使用台账”,详细记录材料领用、消耗、回收情况,严格考核丢失、浪费现象。
从市场化转思维到精益化控成本,从全流程堵漏洞到全员创效益,该矿全力破解经营难题,为打赢“过渡期”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六精六提’管理,让市场化理念扎根每个岗位,让精益思维贯穿每个环节,全力推动矿井实现优质发展。”该矿党委书记、矿长王鹏鹏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