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枣矿集团滨湖煤矿以“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为导向,聚焦思想“缺钙”、管理“缺位”、作风“疲软”、制度“空转”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推出五项安全管理硬措施,为矿井安全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筑牢安全红线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矿组织各层级人员对照过往事故案例深入讨论,每人撰写反思材料并公示,确保深刻吸取教训。每月设立“安全警示教育日”,通过播放事故案例视频、邀请违章职工家属访谈等,直观呈现违章后果,让“违章一分钟,痛苦一辈子”的警示深入人心。
“我们把安全意识纳入绩效考核硬指标,‘三违’人员不仅面临经济处罚,还必须停工接受安全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返岗。”该矿安全副总师单少翌介绍,这一举措倒逼安全理念从被动服从转向主动追求,让“安全是个人与家庭的生存底线”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
打通管理梗阻环节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盯紧“关键的人、现场和制度”。针对安全意识薄弱的“薄弱人物”,该矿建立工会、安监、区队联动的“薄弱人物档案”,实行“四包一”区队长、班组长、安全员、家属责任制,动态跟踪评估直至“脱薄”,连续三个月列为薄弱人物的,调离关键岗位。
现场监管上,安监员实行“挂牌上岗、责任追溯”,下井必带“隐患整改单”,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整改。监管失职的安监员查实即开除,区队拒不整改的,队长就地免职,对走过场、整改不力者,直接扣发安全奖金,以铁规倒逼责任落实。
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制度不能是“纸上条文”,必须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该矿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各岗位、各环节的安全责任细化到个人,责任清单上墙公示并要求全员熟记。实行“安全一票否决”,设立“安全贡献奖”,对连续三年无事故的区队重奖,鲜明树立“安全有功、违章有过”的导向。
“我们成立安全监督委员会,每月督查制度执行情况,对有令不行者严肃问责。隐患整改实行‘红黄蓝’分级督办,超期未改的,分管领导必须作出检查。”该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乐表示,通过全流程监督,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激活安全细胞活力
班组是安全管理的“最小细胞”,其活力直接决定安全根基的稳固性。该矿推行“班组安全积分制”,将隐患排查、反“三违”等工作成效量化为积分,与奖金分配、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让“干好干坏不一样”成为现实。加强规范班前、班中、班后管理,执行班前安全宣誓、班中互保联保、班后安全总结制度,班组长密切观察员工状态,状态异常者严禁下井。
“我们创建无‘三违’班组,对连续三个月无‘三违’的班组,重奖班组长及成员,努力打造‘安全共同体’。”该矿安全监察部部长杨斌说。
养成遵章守纪习惯
安全管理是让规范操作内化为行为习惯。该矿开展“安全行为养成月”活动,从行走规范、防护用品佩戴等细节入手,严格日查周报,促使规范操作成为“条件反射”。严惩习惯性违章,实行累进处罚,首次罚款、二次重罚、三次待岗,提高违章成本。
同时,鼓励全员监督,设立“安全行为观察哨”,对有效制止并上报违章行为的职工给予奖励,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氛围。
“我们始终坚持‘越是经济困难越要抓安全,抓不好安全更困难’的理念,两眼向内下苦功,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守牢安全红线、底线、高压线,全力打好打赢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攻坚战。”该矿矿长张柳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