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老巷拖出20根旧工字钢,又增加一笔收入,这‘零碎活’干得值!”鲍店煤矿生产准备工区职工王欢前阵子还犯愁“有劲没处使”,如今成了矿井“零活工程”的常客。这股“干活热”的背后,是该矿破解“人力富余”与“用工吃紧”两难的创新举措,他们通过“智能化减人+市场化运作”,让富余人力成为“创效活水”。
“一边是部分岗位人员富余,一边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物资回收等零星工程缺人手,现在这‘两难’总算解了!”
据了解,该矿针对人员整体富余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精准施策,每月设立100万元工程施工市场结算资金,将以往“没人盯、推进慢”的零碎活,打包成“零活工程”向全体职工开放。职工可根据自身实际承接工程,按完成质量和工作量即时结算。
该矿综采一区单面生产期间,24名职工跨专业支援综掘作业,提高了单进水平。掘进工区将辅助区队骨干力量充实至加固专班,减少了掘进专业参与辅助工程人员,缓解了矿井接续压力。运搬工区根据人员乘车时间合理配备胶轮车司机,提高运人效率,减少职工等车时间。一系列靶向发力的举措,让人力配置实现“精准滴灌”。
“我们坚持‘能自主、不外委’原则,邀请厂家人员来矿授课,自主修复掘进机整机及大部件,单台成本从3万元降至8000元,节省外修费用50余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生产准备工区综机维修车间主任胡庆举的话,道出了“零活工程”的双重效益。实实在在的收益,让职工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各单位纷纷主动出击,调度室牵头成立零活项目部,承接井下临时应急工程,职工单月创收达1800多元;洗选发运中心承接3000多平方米的路面硬化工程,人均增收9000余元……
与此同时,该矿同步开展边远巷道闲置设备物料回收专项行动,鼓励职工“变废为宝”。截至目前,全矿已有1590人次参与各类“零活工程”,人力资源利用率较此前提升15%,累计完成单项工程199项,不仅啃下了一批“硬骨头”,更通过物资回收、工程自主施工节省成本,实现综合创效489万元。
“既盘活了人力,又干好了实事,还鼓了大家的腰包!”该矿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零活工程”清单与结算机制,让市场化运作模式释放更大活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