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传帮带”赋能提效“老带青”薪火相传

作者: 王麒烨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5日

金秋九月,桃李芬芳,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日里,敬教劝学在生产一线延续,师者传道授业的身影活跃于车间班组。今年以来,新材料公司东华科技紧扣人才发展主线,持续深化“师带徒”培养机制,坚持战略引领、因材施教、实践赋能,聚焦青年职工成长关键环节,构建起全周期、递进式人才培养链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坚实力量。

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近日,在东华科技坤昱岩基公司生产现场,副总经理兼生产技术部部长陈荣带领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穿梭于设备之间,开启“入职第一课”。他结合企业发展历程和现场实际,细致讲解工艺流程、操作规范与安全要点。新职工们认真聆听、频频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人才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如何让新职工快速融入、扎实成长,成为东华科技人才培养的重点。该公司制定《高校毕业生培养方案》,将导师带徒机制细化为师徒签约、制定方案、阶段检验三个关键环节,明确培养标准与规范要求,构建起覆盖“入职引航—成长提速—成才托举”的全周期、递进式人才培养链条。

为实现思想、生活、职业与技能的全方位护航,该公司创新实施“一名徒弟、四名导师”模式,为每名高校毕业生配备生活、职业和专业导师,形成思想有人引、生活有人帮、业务有人教、成长有人带的良好局面。两名专业导师由车间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担任,协同开展技能传授、实操指导和技术答疑。生活导师由所在部门负责人担任,通过谈心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快速融入。职业导师由人力资源负责人担任,引导青年职工认同企业文化,量身定制轮岗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发展建议与指导,助力青年职工走好职场第一步。

今年以来,9名高校毕业生已全部到岗就位,并顺利完成师徒结对签约,正式开启职业生涯的“引航之旅”。“我们通过建立任务清单、成长台账和阶段性测评机制,动态跟踪培养进程,帮助徒弟精准识别短板、明确整改方向,同时为导师调整教学重点,科学制定后续培养计划提供有力支撑。”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崔镇说。

搭台架梯 助才成长

企业是人才培养的港湾,创新是人才成长的沃土。东华科技将创新工作室作为推动技术攻关与人才培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让技术骨干在攻关中带队伍、在实践中育新人,实现技艺传承与创新突破的双向跃升。

孙德文金牌工人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由获得首届淄博市“十大金牌工人”称号的孙德文任负责人,并以其名字命名,孙德文退休后,工作室由80后技术骨干田海洋接棒负责人。十余年来,团队聚焦设备改造、自主研发和“小改小革”,累计取得创新成果80余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专注创新的同时,工作室更是人才培养的高地。该工作室每年制定创新目标,每季推进项目落地,激发成员主动性和创造力。为提升该团队的整体素质,他们每月制定培训计划,依托“OPL单点课堂”开展集中授课,由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轮流主讲,实现“以讲促学、以学促用”。同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技术交流和现场实操演练,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

近年来,该工作室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培养出山东省建材行业专家1名、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技术能手1名,田海洋的徒弟王超也于今年从烧成车间副主任晋升为供料车间主任,实现管理岗位的纵向跃升。角色转变后,王超主动接过“传帮带”重任,悉心向徒弟刘子铭传授工作经验与技术要领。目前,供料车间重点环保项目“泡沫抑尘技术”正在推进中,在王超的指导下,刘子铭主动承担起项目立项材料的撰写工作,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推进全程参与,在实战中不断积累经验,技术能力与责任意识同步提升。

从孙德文到田海洋,从田海洋到王超,再从王超到刘子铭,一条清晰的师徒传承链条,正在东华科技悄然延伸。“看着工作室一步步地发展,团队成员的能力不断提升,当年手把手带的徒弟,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带团队、挑重担,我由衷感到欣慰和自豪。”熟料事业部副部长兼烧成车间主任田海洋说。

赛场砺剑 星火成势

比武砺技能,练兵强本领。今年以来,东华科技将技术比武、岗位练兵与系统化培训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化培养平台,助力青年职工从“职场新兵”加速成长为“业务尖兵”。

近日,东华科技围绕电焊工、电工、叉车工、中控操作等多个工种,组织开展2025年度技术比武活动,全面检验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在电工项目比拼中,“00后”青年职工张梓洁表现亮眼,成为赛事中备受关注的年轻选手之一。这位入职仅两年的“新生力量”首次亮相公司重大技能比武赛事,便以沉稳的操作、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应变能力崭露头角,赢得评委一致好评。自入职以来,张梓洁始终扎根生产一线,虚心跟随师傅刘峰学习,从基础操作到故障排查,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在实战中不断磨砺技艺、提升能力。

为全面提升青年职工综合素养,该公司每季度常态化开展“能力大提升”专题培训,聚焦安全管理、精益管理等重点领域,采用案例教学、小组研讨等互动式教学方式,邀请行业专家、内训师及高校教师授课,上半年累计参训职工达100余人次,推动青年职工从“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变。

人才培养重在实效,成长通道的搭建同样关键。东华科技深入推进“星火”人才培养计划,打破论资排辈,通过“部长助理”竞聘、挂职锻炼等方式,选拔优秀青年骨干参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重点任务。入选者由部门部长一对一指导,量身定制成长路径,今年上半年,青年职工46人次实现提档进位,其中培养复合型人才6人,重用“80后”“90后”骨干18人,学历、职称及职业资格晋升22人。从赛场到岗位,从一线到管理,越来越多青年成长为“能打硬仗、敢闯难关”的骨干力量,东华科技正以完善的培养体系,让青春力量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持续奔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