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矿业王楼煤矿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为指引,巧妙运用“学、查、控”三重“密码”,为矿井激活强劲的“安全引擎”,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根基。
从“纸上学”到“手上用”
自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发布,王楼煤矿立即开展对照学习宣贯,采用“会前每日学”机制,由各专业副总带头逐章逐条学习,准确把握新要求、新标准。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学习活动12次。同时,他们采购200余册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并分发至各业务部室、区队,要求各业务部室和基层区队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活动日、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着重学习新增条款和修订内容,确保全体员工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班前会“案例式教学”)
“今天重点讲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刚才大家看这个警示案例,就是因支护不到位导致顶板垮塌,最根本原因是没把规程措施要求落到实处……”在该矿采煤工区的班前会上,区长陆超讲解事故警示案例。这样的“案例式教学”,如今已是常态。
“以前觉得规程是‘紧箍咒’,现在明白它是‘护身符’!通过案例才知道,每一条都是前人用教训换来的。”该矿采煤工区职工李强说,上周他在巡检时发现一处顶板裂隙,正是凭着班前会学的“隐患识别要点”,及时上报处理,避免了潜在风险。从“学规程”到“用规程”,安全意识正悄然融入职工的操作习惯。
从“被动改”到“主动防”
为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王楼煤矿没有停留在“发现问题再整改”,而是主动出击,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管理流程开展 “地毯式”排查,8月份以来已整改各类隐患166项;针对有限空间、瓦斯排放、防治水等环节,精准辨识出158项管控要点,形成“风险清单+管控台账”模式,每个隐患都有专属“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后还要经专业部门复核,确保“闭环管理”。
(日常隐患排查)
“以前是上级查到啥改啥,现在我们自己也会主动找隐患。”该矿机运工区皮带司机郭加友说,上个月他在检查皮带机时,发现一处急停按钮反应迟缓,对照“管控台账”立即上报,当天就完成了维修。如今在这里,“找隐患、防风险”已从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变成了全员参与的“大合唱”。
从“单点管”到“多层控”
“8月份共辨识重大风险18项,其中常态风险9项、动态风险9项,所有管控措施已落实到位,隐患排查同比下降23%……”在王楼煤矿每月召开的风险管控例会上,安全监察部部长岳磊的汇报,背后映射出的是一套“矿—专业—区队—班组”四级防控运转体系。
该矿坚持“控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原则,组建专业力量对采掘、通风、运输等系统开展“体检式”检查,从基础系统的“管路是否畅通”,到主要灾害的“瓦斯浓度是否超标”,再到管理弱项的“培训是否到位”,逐一分析研判风险点。每个层级都明确职责,矿级统筹制定防控方案,专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区队落实整改措施,班组做好现场执行。
(岗前操作确认)
“每班开工前,我都必须确认风险管控措施,逐项检查皮带机保护装置,这是‘铁规矩’。”郭加友认真地说,看似是“小事”,却是四级防控体系里的“最后一环”。如今,从矿领导带班监督,到岗位职工排查整治,一张覆盖全矿井的“安全网”已悄然织就。
“安全是企业最大效益,更是职工最大福祉。我们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持续深化重大灾害治理、安全标准化管理,用更实的举措守护职工安全。”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矿长王桂利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