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场盘点)
“每笔计划、每次出库都直接挂钩区队成本,可不能大手大脚。”鲁西矿业郭屯煤矿采煤工区材料员郁明新滑动着手机里的物资管理系统,指着清晰的领用记录和成本数据说道。
面对复杂多变的煤炭市场形势,郭屯煤矿靶向做好物资管理“文章”,念好“紧”字诀,推动物资管理从“被动降本”到“主动增效”转变,助力矿井提升经营质效,坚决打赢度危求进、逆势突围攻坚战。
(仓储精益管理)
建章立制,从“单打独斗”到“协同联动”
“物资管理不是单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关乎全矿效益的‘大合唱’,必须上下协同、齐抓共管。”郭屯煤矿党委书记、矿长王中山表示。
为打破部门壁垒、凝聚管理合力,该矿将物资管控列为“一把手”工程,组建由矿长担任组长、多部门协同参与的领导小组,构建“矿—部室—区队”三级管控体系,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考核要求,确保管理责任层层传递、无缝衔接。
制度是管理的根基。该矿以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相继出台《消耗性材料考核办法》《周转物资管理办法》《修旧利废管理办法》等7项配套制度,构建了“1+N”物资管理制度体系。
“现在从物资计划提报、采购验收,到领用发放、回收修复,每个环节都有‘硬规矩’管着,谁都不能含糊。”该矿物资管理办公室主任韩强拿起制度汇编介绍,“我们实行‘一物一码、一料一账’,每件物资都有专属‘身份编码’,全程可追溯,真正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一线动态检查)
现场管理,从“遍地堆放”到“定量挂牌”
走进郭屯煤矿井下113上06工作面顺槽料场,一根根锚杆整齐上架,一箱箱锚固剂按生产日期有序码放,每个货架旁都挂着醒目的标识牌,清晰标注着物料名称、规格、数量、责任人及领用记录。
“我们严格执行‘定置管理’要求,每条顺槽只设一个集中料场,掘进头最多保留两处临时存放点,坚决杜绝‘遍地是物料’的乱象。”该矿掘进工区材料员张涛对照检查表核对物料数量。
针对锚固剂、截齿等易消耗、易浪费的物资,他们制定了专项管控方案。“每箱锚固剂标注领用日期,转运必须用专用周转箱,且每箱定量50支,严格‘按需领用、余料归位’。”韩强说,“规范要求一到位,大家都养成了节约习惯,浪费根本没空间。”
为巩固管理成效,该矿每月开展“材料管理星级评比”活动,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采煤面、掘进头,从物料码放、回收复用、浪费管控等方面进行打分排名,对排名靠前的区队给予奖励,对问题突出的限期整改。今年以来,已累计发现并整改物料管理问题1377条,实现了井下作业面、料场检查全覆盖。
(深化修旧利废)
过程管控,从“用后算账”到“算清再用”
“过去‘先用料、后核算’,月底常发现成本超支问题。现在,我们实行‘矿控总额+区队定额’双重管理,每个区队都配备专属‘预算包’,确保每一分钱支出都必须‘精打细算’。”副矿长季现亮展示1-8月成本核算报表时说,精细化的成本管控,使得矿井吨煤成本同比降低了102.55元,商品煤材料费用同比下降了11%,降本效果显著。
在成本管控中,郭屯煤矿既抓“节流”,更重“开源”。他们通过优化支护设计、推广新工艺,不断降低物资消耗。“以113上06切眼施工为例,我们采用‘一次成巷’技术,优化锚杆布置参数,仅此一项就减少锚杆使用1000根,直接节约成本15万余元。”生产技术部部长王明辉说。
走进郭屯煤矿机修厂车间,大家正忙着拆解废旧托辊、焊接损坏H架,一派繁忙劳动景象。“这些‘废零件’修一修就能再用,比买新的便宜大半。”机修厂班长崔旭旭指着修复好的托辊说。据统计,1-8月份,该矿修旧利废产值达943万元,同比增加366万元;废旧物资处置变现867万元,超额完成456万元年度指标。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