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西北矿业正通煤业安全办公会上,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远伟结合当前特殊环节、敏感时期交织的实际阶段,对9月份安全管控重点逐一强调防控措施。
(正通煤业召开9月份安全办公会议)
企业发展越到关键时候,安全生产越要响鼓重锤。该公司锚定年度目标任务,将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到完善安全设施,从严格隐患排查到强化应急准备,铆足干劲、高度警醒、扎实推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持续筑牢企业发展的安全根基。
走进该公司三楼培训中心,一堂精准对标的“安全必修课”正在进行——大屏幕放映着2025年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干部职工全神贯注,不时低头记录要点。
(正通煤业组织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集中宣贯培训)
“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共34章777条,与上版相比,新增56条,实质性修改353条,每一处变化都不是‘凭空增减’,而是瞄准煤矿安全生产的新风险、新需求。”该公司安培中心副主任王广阔结合矿井生产实际,逐条解读修订要点。
该公司以“准确把握新版规程修订背景、核心内容与实践要求”为目标,聚焦重大灾害防治的“升级条款”、人员管理的“刚性标准”以及现场操作的“细节优化”,通过政策解读、新旧条款对比的方式,对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的集中宣贯培训,确保干部职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与此同时,各基层工区迅速响应、全面铺开,因“工”制宜狠抓新《规程》学习,全力让文本规定融入日常、落到现场。综采工区利用班前会、学习会等时段,组织“每日一学”,由技术员带头领学修订要点,并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案例剖析;防冲工区则通过“实操+理论”考核方式,确保规程条款入脑入心、落地见效;通防工区则依托工作交流群,积极推送规程解读视频,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有效克服井下人员分散、集中学习难的问题。
(正通煤业防冲工区通过考试了解职工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掌握情况)
不少采煤一线的老师傅说:“修订内容都直指现场问题,一读就懂,改了哪些,为什么改,工区干部讲得明明白白。我们多学一点、多做一步,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在宣贯培训的同时,该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源头治理。由安全监察部牵头,全面对照新规要求,逐项梳理矿井各系统、各环节、各岗位存在的短板与弱项,建立整改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做到立行立改、闭环管理,切实将新规精神转化为防范风险、遏制事故、保障安全的强大动力。截至8月底,累计自查问题80条,目前均按照计划正常推进整改。
(正通煤业对照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组织开展问题隐患自查自纠)
从“纸面规程”到“数字防控”,正通煤业的安全管理触角持续延伸。在该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井下瓦斯浓度、人员定位、设备运行等各项数据。值班调度员紧盯着省局“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云上平台界面,及时接报、处置系统自动推送的预警信息。
为适应陕西省矿山安全监察局系统迁移至应急云平台和远程执法新要求,该公司制定出台《云上系统使用管理规定》,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信息化办公室统筹协调,明确各部门在数据上传、专业资料填报和预警处置中的职责,构建起“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正通煤业调度员通过云上平台及时接受处理推送的预警信息)
“我们通过专班日常检查、月度自查,以及严格的时间节点控制和责任追究,让云上系统真正用起来、管起来、严起来,成为预防风险、保障安全的‘前哨’和‘慧眼’。”该公司信息副总工程师翟剑平介绍,他们细化各类上报资料的更新频率及责任部室,确保安全信息传递及时准确;而对信息报送不及时、报警处置超时、私自调整监控设备等行为,则明确经济处罚和联责追究标准,切实压实各级管理责任。
发挥云上系统“统筹”作用的同时,正通煤业在井下报警“末梢”管理上持续加力。今年年初,针对甲烷、一氧化碳、设备停运、系统断线等五类主要报警情形,该公司进一步细化分类标准并严格考核,从预警接收、现场处置到结果反馈,建立起“报备-处置-考核”精细化闭环机制,全面压实各环节责任,织密井下安全防护网。
“安全监控系统是矿井的‘神经末梢’,报警管理必须从严从细。我们要做到每一个报警都有回应、每一次处置都有记录、每一处责任都有落实,杜绝管理空白和响应延迟。”该公司通防副总工程师杨建告诉笔者。
如今,云上系统管理与井下报警处置已形成有效互补,共同构建起矿井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也正是通过将报警考核与责任追究紧密挂钩这一举措,推动该公司安全管理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控”深度转变,为矿井灾害防治和长效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