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以来,杨村煤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攥紧全年目标,从安全生产标准化筑基到采掘接续高效推进,再到经营管理精打细算,以“三个基本盘”为支点撬动全矿效能提升,全力冲刺,誓夺全年“满堂彩”。
安全盘筑得牢 标准落地成常态
“锚杆索间排距、锚固力必须经过验收,当班自检、下一班复核、数据实时入台账,巷道成型误差锁死在标准线内。”该矿综采工区负责施工的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已从“制度要求”变为“肌肉记忆”。从支护作业到设备检修,从物料码放到工程质量,标准贯穿生产全流程,“人人讲标准、事事守规范”的氛围让安全防线越筑越密。
这一常态的背后,是全矿标准化体系的硬核支撑。该矿持续巩固一级标准化成果,提升《矿井标准化图册》可视化应用达标率,让标准“看得见、记得住、用得上”。深化全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靶向培训、实战演练与严格考核,真正实现“安全管控由形式向本质、静态向动态、结果向过程”的深度转变,确保全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放心人”,“工作一步到位”,更从根源上减少了操作不规范导致的安全风险与效率损耗,为矿井长效稳定运营打下制度“压舱石”。
接续盘转得顺 精准发力保高产
“针对61702工作面过6602F10断层的复杂条件,要强化学习培训,加强现场管控,严格质量考核,多项举措确保安全高效顺利完成回采任务。”该矿安全办公会上,为生产接续划出“硬杠杠”。各部门迅速拆解任务,将“时间表”细化为“小时账”,掀起稳产增产热潮。
围绕“高效接续”,组合拳招招精准。面对1安1撤3薄1厚的生产局面,接续转换频繁,科学制定计划、合理配置队伍,严格落实顶板、水害、防灭火等管控措施,保障安全回采,确保生产“不停步”;掘进战线定期召开分析会、专题会,着力优化系统设计,推广先进工艺与设备,发挥自移机尾、双臂钻车等装备优势,完善“长压短抽”综合防尘系统,全面提升掘进效率与单进水平;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通过开采工艺优化、支护技术升级,让生产效能持续爬坡。“抓住上旬、稳住中旬、保住全月”的阶梯式策略更让生产节奏精准可控,工序衔接“零缝隙”、资源配置“最优解”,推动高产高效体系向“量质双优”进阶。
经营盘算得精 精益管理创效益
“今年以来,闲置物资盘活440万元、节省新购材料成本约527万元,组织竞标及指派工程21项,对标社会用工节约成本15万余元……”经营报表上的数字,是该矿精打细算的坚实注脚。该矿严格落实山东能源“八项降本增效硬措施”,每个班组、每项工序都成了降本“责任田”。
运搬工区面对运输任务碎片化挑战,开发出“运输需求智能匹配系统”,实现不同单位运输任务的“拼单配送”,车辆满载率由67%提升至89%,月均减少空驶里程1000公里,“滴滴式调度”成为工区新名片;
掘进工区“一站式运输”6辆专属矿车的循环运作,彻底解决了以往支护材料运输中“占用车辆多、存放空间大、单独装运耗精力”等难题,生产效率直接提升20%,每月减少人工成本2.16万元;
煤质发运中心多措并举保煤质,7—8月份高硫煤发热量同比提高8.9%;力控成本,燃油消耗同比下降5.3%,大车转运费同比下降8%;
……
下半年以来,该矿精益管理再升级。各单位在成本管控做“减法”,材料消耗严盯死守,节能设备全面推广,避峰填谷、“人走电停”让电费支出“瘦身”;效益创造做“加法”,将煤质管理视作生存“生命线”提升煤炭“品质”;资产盘活、设备再制造让“沉睡”资源醒过来。“市场结算定薪酬”让干多干少不一样,阶梯式单价激活区队活力;专项工程“揭榜挂帅”让能者挑重担;每月“晒账单、找差距”,确保完全成本锁在计划内。过“紧日子”思维贯穿全程,为全年经营目标画上“保障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