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西矿业新巨龙公司副总工程师吕伟魁以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专业积淀,荣获2025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扎根矿山地质防治水十五载、用精湛技艺破解水害难题的执着与担当的最高礼赞。
苦练本领,他是钻坚研微的“带头人”
“井下情况瞬息万变,不学习就会落后。”这是吕伟魁挂在嘴边的话。为啃下深部矿井水害防治这块“硬骨头”,他认真研读专业知识,积极向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请教,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面对矿井复杂的地质条件,他走遍矿井全部作业面,对各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含水层分布等情况如数家珍,构建起详实的“水文地质数据库”,让水文地质“透明化”;牵头成立地测研究室,创新推行“命题式攻关”模式,让技术人员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自主研究解决,培养了一批地测专业技术人才,激发了员工从事地测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热情。
在科技创新领域,吕伟魁硕果累累:2019年以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被SCI收录1篇;参与课题项目7项,其中省部级项目获奖3项;授权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参与由中国矿业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2019YFC1805404)”,并顺利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验收。
(荣获“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
临危亮剑,他是大家口中的“敬业人”
“安全生产没有捷径,地质工作要跑在生产前面!”吕伟魁深谙“理念先行”的重要性,主持“1356”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破解厚表土井筒治理难题,即每月对井筒进行1次安全评估,实施3种加固手段,装备5大监测系统,完善6大应急准备,有效保障了矿井井筒的安全可靠。
在矿井三灰承压水疏水降压工程中,面对三灰含水层初始高达8.0MPa的水压,他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认真监测水压变化,创新构建“大涌水矿井无水患开采新模式”采用“群孔疏放+局部降压”技术,通过施工35个三灰孔进行局部放水,最大疏放水量370m³/h,在工作面开采前将三灰水压降至2.0MPa,三灰累计疏放水量达143万m³。正是这种“超前治理”理念,确保了1301N首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制定水害治理方案)
创新赋能,他是安全生产的“护航人”
“水害是矿井的‘隐形杀手’,但我们可以‘逐个击破’!”吕伟魁经过多年钻研,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害,构建多种有效的治理模式:针对新近系含水层,通过物探及地面、井下钻探手段,查明工作面区域内含水层情况,结合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实测与预计,精准确定安全煤岩柱厚度,形成安全开采方案,累计解放新近系煤柱资源262.6万吨,创效31.5亿元;面对顶板砂岩水害,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疏干放净”策略,使工作面涌水量减少80%,通过疏放,已开采完成工作面开采期间最大涌水量仅为35m3/h;治理构造水害时,采用“物探、钻探及化探”三合一的综合探查手段,相互验证,有效开展矿井构造水害治理工作。
2023年,吕伟魁主导引进GNSS地表沉降自动监测技术,在井筒周边及工作面地面投影位置埋设自动监测分站82个,构建起“地面-井下”立体监测网,为采煤塌陷区沉降监测、岩移参数求取、冲击地压大数据综合分析及井筒周边地表形变提供了实时可靠的数据支撑。同时,他主持的《基于GNSS的采煤沉降区实时监测与预警平台研究》还获得了2022年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现场勘探)
甘为人梯,他是精心授业的“热心人”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一群人的力量无穷。”吕伟魁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党员的责任,构建“技术创新+技能传承+实践培养”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已培育出22名技术骨干,2名学员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赛矿山测量工种“技术能手”称号。同时,他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专业大课讲授,将经验转化为实用教学内容,让一批批人才逐渐成长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中坚力量。正如他所说“看到年轻人成长,比自己获奖更开心”。
从技术攻坚到悉心育才,他用行动诠释着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深刻内涵,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悉数相传,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素质技术人才,在他的引领和带动下,地质防治水领域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在智能化矿山建设的浪潮中,这位地测先锋正带领团队向着“透明矿山、数字矿山”的目标迈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