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新能源集团西北新能源:绿电送齐鲁 坚守写担当

  刘锦星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在“迎峰度夏”保供战役中,新能源集团西北新能源作为“外电入鲁”保障齐鲁大地能源安全的主力军,直面“烤”验、顶“峰”而上,全力以赴稳发稳供、多发多供,创业者们正奋战在风场运维、项目建设第一线,在“战高温、保供电、保民生”这场硬仗中,以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发电量8.85亿千瓦时,有效保障了电力供应,守护了千家万户的清凉。

鏖战沙海保运维

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夏日午后的地表温度常常突破35℃,热浪携带着风沙扑面而来,使人难以睁眼。然而,在阿拉善4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运行人员的身影依然忙碌于每一台风机之下。“越是高温天气,越需严密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值长安克思抹去脸上的汗水,安全帽下的脸颊已被晒得黝黑。他和同事们每日都要完成风机的全年定检任务及风电机组的登机巡视工作,烈日下攀爬风机塔筒对他们而言早已是寻常事。

塔筒内部的温度比室外高出5-8℃,宛如一个巨型“桑拿房”。运行人员李元背着沉重的工具包,沿着狭窄的爬梯开始攀登。到达机舱后,他迅速投入到设备检查工作,用红外测温仪仔细检测齿轮箱、发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温度。“机舱内最高温度可达40℃,每次巡视完毕,工作服都能拧出水来。”值班员李元笑着说,脸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

在主控室内,值班人员全天候实时监控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借助智能运维系统对风机实施远程诊断和预警,确保每一度清洁电能的稳定输出。据统计,自迎峰度夏以来,阿拉善风电场单日发电量屡次突破400万千瓦时,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扎根一线铸匠心

在库布齐沙漠边缘,杭锦旗10万千瓦风电项目同样面临着高温“烤”验。为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值长贾利平和同事们创新采用“无人机+人工”联合巡检模式,对风机叶片进行高空检查。“这样既提高了巡检效率,又降低了高温作业风险。”贾利平介绍说。在此基础上,杭锦旗风电项目全力推进风电机组全年定检工作,检修人员携带工具箱穿梭于风机之间,细心地为螺栓施加力矩、更换耗材、校准参数,确保每台机组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在日常工作中,运行人员对关键设备实施“特护”,精细调整运行参数,优化负荷分配,严防设备“高烧”异常。并增加通风系统、油系统以及冷却水系统等关键系统的巡检频次,持续完善设备设施的通风降温措施。针对高温天气易出现的变流器故障等问题,备足常用备件和抢修设备。“一旦接到故障报警,检修人员立即携带工具奔赴现场,确保问题不过夜,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让机组顶得上、发得稳”,值长范瑞雪说道。

杭锦旗风电项目举全员之力推进设备检修维护与生产组织,全力提升风电机组可靠性与可利用率,据统计,自迎峰度夏以来,小风天气持续增多,然而杭锦旗风电场在运维管理方面表现卓越,风电机组的可利用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累计发电量达到0.58亿度,发电量同比增加了0.2亿度。

陇东高原战尤酣

甘肃白银15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的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奋战景象。黄沙与烈日交织成严酷的施工环境,却挡不住建设者们的攻坚脚步。这片戈壁滩的土地上,一排排光伏支架正拔地而起,一座座风机巍然矗立。尽管正午时分的气温高达35℃,大家顶着高温加速推进工程进度,但山能人的热情丝毫未减。

在景泰县广袤的戈壁滩上,百米高的风机叶片迎风旋转,成片的光伏矩阵交相辉映。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陇电入鲁”配套的白银新能源基地景泰红山风电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体人员正争分夺秒,抢抓施工黄金期,确保项目如期并网发电。

在平川水泉项目部光伏阵列区,施工人员顶着烈日,紧张地安装光伏组件。金属支架在烈日炙烤下变得滚烫,徒手触摸便能感受到灼热的疼痛。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平川水泉250MW光伏项目已顺利建成,正静待“点亮”齐鲁大地!

每一度源自西北的绿电,都凝聚着山能人的责任与担当。面对高温挑战,坚守供电使命,保障民生需求,西北新能源将持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全力以赴坚守电力保供最前线,用西北的风光为齐鲁大地带来更多的清凉和能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