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鲍店煤矿:“无废矿山”的绿色循环之道

作者: 王凤玲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塌陷区变湿地公园、矸石山穿“绿衣”、废水全回用、固废“吃干榨尽”——一座年产6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如何实现“产煤不见煤、产废不存废”的绿色蜕变?

在鲍店煤矿,传统的煤矿形象已被彻底颠覆。这座建于1986年的矿井,不仅是乔羽笔下“光和热的故乡”,更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全国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全国煤炭行业AAAAA级健康企业,该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和美鲍店”为抓手,深入推进“无废矿山” 建设,通过构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源头减量:矸石山的绿色蝶变

曾经,煤矿矸石山是环境污染的代名词。而鲍店煤矿西侧的矸石山,经过2016年的生态修复治理,如今已披上绿装,已成为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

“我们坚持‘矸石不上井’理念,从源头控制废弃物产生。”该矿安全监察部(生态环保部)环保负责人李建华介绍,通过开采工艺优化,近年来矿井排矸量实现逐年递减,降幅显著。

洗选产生的少量矸石坚持“当日产、当日清”,全部外售用于塌陷治理、修路等用途,实现了“产废不存废”。

水资源循环:“水卫士”的“智慧经”

水资源循环利用是鲍店煤矿绿色转型的亮点。矿井建有完善的水处理系统,矿井水处理采用“高效絮凝沉淀+多介质滤池”工艺,日处理能力15000m³,出水清冽,全面满足井下生产、洗选、降尘、冲厕等需求。生活污水处理站同样高效运转,日处理12000m³,处置率持续保持100%。生活污水处理采用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日处理能力12000m³。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守护的“水卫士”。负责矿污水处理的环保队负责人仇成攀,率领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巾帼班组”,推行智能化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矿井水站站长王书华提出针对水质变化的“精准加药法”,年节约处理费用40多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我们洗选发运环节不仅实现了洗水一级闭路循环,做到100%零外排、全回用。还积极探索资源替代,将处理后的矿井高盐水替代清水用于生产,替代清洁水源。节水就是减排,守护绿水青山,我们义不容辞。”洗选发运中心副主任黄德强的话语中,透着技术人的严谨与责任担当。

固废管理:全周期闭环管控

对于无法避免的固体废物,鲍店煤矿实施精细分类、闭环管理。洗选矸石、煤泥等一般固废外售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转运至电厂焚烧。危险废物——如废矿物油、废油漆桶、废过滤棉、废铅酸蓄电池等,则暂存于标准化危废库房,总面积146.15㎡,全面满足防风、防雨、防晒、防渗要求。所有危废委托资质单位处置,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实现全过程监管。

日常生活垃圾也纳入规范管理,与创元物业公司签订清运合同,定时定点分类处置,杜绝二次污染。

储运环节:全封闭杜绝扬尘污染

储运环节实现全封闭管理——7个储煤仓、1个全封闭储煤棚、全封闭皮带运输走廊,确保煤炭从井下到装车全程封闭运输。车辆出厂前需经过自动冲洗平台,确保“产煤不见煤、运煤不扬尘”。

全封闭的栈桥皮带将煤炭悄然输送至洗选中心,不见尘埃扬起,不闻机械喧嚣。该矿已建成七个储煤仓,一个全封闭式储煤棚及附属设施,煤炭自井口提升后经过全封闭皮带进入选煤厂、原煤仓,洗选精煤经过全封闭皮带进入产品仓。实现精煤、混煤、块煤、原煤等煤种全部入仓储存。

发运环节同样毫不逊色。智能喷雾系统依环境参数实时调控,配合清扫车动态作业,将扬尘牢牢锁于环保红线之内。发运环节实现自动化装车并配备喷淋装置,每一辆运煤车须经自动化冲洗,确保篷布严覆、车厢密闭后方可驶离。

“从喷淋设计、网格管理,到攻克设备跑偏难题、优化发运流程,以扎实行动缚住煤尘,让洁净可持续、绿色触手可及。”洗选发运中心主任张栋坤如是说。

点“废”成金:生态与效益双赢

“我们不仅要让废弃物‘有家可归’,还要榨干它的利用价值。”该矿安全监察部(生态环保部)技术负责人王静算了一笔账,“2024年,我们的复用水量相当于节省出了一个中型水库,节约水资源近300万元。”这不仅是点“废”成金的经济账,更是一笔厚重的生态账。

该矿通过构建“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置”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实现了从黑色开采到绿色发展的转变。其绿色实践表明,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被动治理到主动防控,鲍店煤矿正在用智慧书写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