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煤炭市场的严峻形势,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将煤质管控作为破局的关键抓手,通过制度、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联动,走出了一条以质增效的新路径。七月份,精煤回收率提高1.69个百分点,泥矸发热量控制在447大卡/公斤,商品煤合格率100%,均为今年以来最好水平。亮眼成绩单背后,是一场全员参与的品质革命。
制度筑基,织密全流程管控网络
“我们建立了产销协同‘铁三角’机制,即生产调度室精准调配井下煤仓资源,煤炭运销办公室动态对接客户需求,选煤厂实时优化洗选参数。”柴里煤矿副矿长王德宏说。
每周三的协同会上,该矿地质预报与市场反馈交织成决策图谱,从源头设计到洗选加工,22项煤质指标被分解到每个环节。当263下01-2工作面遭遇断层带时,地质测量部超前预警,采掘班组严格执行“层位控制三原则”,将矸石混入量压缩30%;洗煤车间通过浮选工艺升级,让精煤灰分波动区间缩窄至±3%以内。
制度刚性兑现推动责任落地,上半年累计考核126人次,全员从“产量思维”转向“质量思维”。
技术攻坚,打通提质增效关键点
在选煤厂房,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进行:
升级的浮选系统将泥矸发热量牢牢锁在447大卡/公斤以内,远优于600大卡/公斤的考核红线;压滤机、离心机等脱水设备的改造发挥作用,使综合精煤水分稳定在8.0%-10.0%的黄金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井下战场——700吨煤仓化身“质量调节器”,对高硫煤层实施分类开采运输。当市场需要低硫精煤时,生产调度指令直达采煤面,分储分提系统迅速响应,从煤层到煤仓形成闭环管控链条。
“选煤厂智能浮选系统的成功应用,使得浮选参数实时得到调控,杜绝了浮选药剂、进风量、入料浓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让每一粒精煤得到充分回收,精煤更精,尾矿更纯。”选煤厂副厂长李兴旺说。
市场突围,把品质优势转化为真金白银
过硬的质量成为开拓市场的通行证。
煤炭运销办公室主任沈虹桥拿着100%合格率的检测报告,深度调研煤炭市场,积极开发新客户,上半年新增优质客户3家。秉持为客户“量体裁衣”订单式服务的理念, 为新增客户定制高粘结优质精煤,优化运输方式,有效降低客户采购成本,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装运线上,视频监控全程追溯采样过程,泥矸发热量的精准控制,更激活27%的回洗增量,曾经的废弃物变身效益增长点。“煤质就是柴里人的尊严!”矿长苏林在装车站的讲话铿锵有力。当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时,柴里煤矿用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赢得了价格话语权。
生产调度室的电子屏上,煤仓配比数据如脉搏般跳动;洗煤车间里,智能浮选系统将黑色泥矸驯服为447大卡/公斤的效益源泉;装运线上,采样员手中的检测仪闪烁绿灯——这是柴里煤矿交出的质量答卷。
当煤炭行业形势下行,他们选择以品质为火种,点燃了逆势突围的道路。正如巷道里刷着的标语:“每一克热值都是尊严,每一吨精煤都是承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