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商品煤单项成本材料费比考核目标降低24.95元/吨,外委维修费比考核目标降低1.74元/吨,电费比考核目标降低6.73元/吨,精煤销量比考核目标提高0.12万吨……”这些“增降”的数据中间,蕴含着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降本增效工作的“密码”。
密码一:人力精配,撬动增产杠杆
柴里煤矿突出工作面安撤施工管理,组织综采三区、生产准备工区优化富余人员,成立专业化安撤队伍,对273、263部分工作面进行自主安撤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电站列车、电液控系统等安撤工作,安撤劳务费支出实现最小化。
(职工在井下工作面操作设备)
“我们对采掘、地面生产单位定员,将地面富余人员补充至井下缺员单位,保障采掘生产。通过‘定员定额—人员配置—下达指标—过程管控—月度考核—提高工效’流程,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掘进专业劳动工效同比提升11%。”业务运营中心(人力资源)王永锬介绍。
同时该矿根据各单位需求,抽调30名专职人员、20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井下、地面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有效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密码二:创新驱动,落子增效棋局
设计优化就是最大的节约。“912工作面切眼掘进施工,改进原来工作流程,初掘完成后溜子平移至切眼刷宽侧,直接进入综掘机刷宽作业。”在掘进办公室,分管领导及掘进专业、生产部室、区队负责人和技术骨干,针对现场工作面环境,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据了解,该方案减少了原工艺溜子撤除和跟进安装过程,减少人工投入42个,有效提升了劳动工效。
(职工检查设备)
该矿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在273上03工作面运输巷继续实施留巷工艺,成功实施沿空留巷384.6m,不仅减少了实掘巷道工程量,还节约了人工成本费用。在部分工作面实施煤机刷宽切眼新工艺,替代了掘进刷宽,提高了切眼刷宽效率和安装进度。
降本增效行动是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链条,该矿从矿井设计、生产、运输到销售,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力求将成本降到最低。
密码三:靶向施治,激活降耗潜能
“回收一套树脂锚杆奖励3元、一台手拉葫芦15元、一个风钻头1元……”近期,该矿开展井下材料物资“随手拾”积分活动。
该矿在井口验收组设立“随手拾”回收点,职工升井后将“随手拾”物资交到井口验收组,井口验收组按照单位、个人建立物资回收台账,“随手拾”的小件物资上交后,按月给予激励。
(职工搬运旧托辊)
“七月份共修复井下机电运输设备40余台,修复托辊300余组,改制旧皮带用于掘进连续化运输900余米;修复各类电缆2900米,修复电液控阀组5台……”该矿持续抓好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调剂利用、材料替代和报废设备拆解综合利用“五项”降本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九大加工修复基地的作用,对支护材料、运输设施、通防设施、专用工具及各类电缆和机电设备、综机设备等进行修复,降低新材料的投入。
以材料价值管理为落脚点,该矿实施采煤工作面两巷物资回收全流程管控。制定了《井下物资回收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物资回收计划的下达、物资回收、物资交接、物资建账管理、物资修复、物资利用等全流程管控,坚持有旧不领新。
下一步,该矿将继续对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资、闲置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形成“检查-反馈-改进-再检查”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成本管控工作成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