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枣矿集团:民生温度筑牢自信根基 创新活力澎湃百年枣矿

作者: 梁晓彤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1日

在甘肃刘园子煤矿的创业前线,来自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的职工们,定期收到跨越千里的慰问物资。这份来自“娘家人”的牵挂,丈量着关爱的距离,更传递着枣矿集团“职工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温暖承诺。这一场景,正是枣矿集团构建全域关怀网络、托举职工幸福生活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市场挑战,枣矿集团在逆势突围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更令人瞩目的是,集团始终将“为职工谋幸福、为企业谋发展”作为初心使命,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举措与创新机制,于细微处见真情,于服务中筑自信,让“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根沃土,枝繁叶茂。

全域响应  构建“线上线下”民情直通网

如何精准捕捉职工心声,实现诉求“零距离”?枣矿集团给出了系统解法,集团层面构建的“三个三”职工思想动态调度分析工作机制高效运转,成为洞察民情的“晴雨表”。

在这一机制驱动下,矿区各单位精准发力:田陈煤矿坚持14年的“民情日记”焕发新生,从“线下小本子”蝶变为“线上‘码上办’”,并创新实施“四进四促”工作法——干部“进宿舍、进班组、进现场、进情感”,将办公桌挪到职工床头、工作地头,上半年高效收集落实153条建议,民情督办室全程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与此同时,“书记有约”、“职工说事室”等线下渠道在各矿区蓬勃开展,成为职工“面对面”倾诉的港湾;“爱枣矿”、“智惠家”、“圆梦微心愿”、“职工微声台”等线上平台24小时畅通无阻,无论职工身处枣庄本部还是外部创业基地,都能随时随地感受到“乡情”般的关怀与响应速度。这张覆盖全域、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情响应网,织就了“爱岗、爱家、爱枣矿”的深厚文化根基与“娘家人”的服务自信。

精准滴灌  打造“点线面”立体保障圈

职工的幸福感,往往蕴藏在日常生活的便利与舒心中。枣矿集团深谙此道,即使在资金紧张时期,依然将民生投入作为优先项,持续优化职工最关切的“两堂一舍”及通勤等核心体验。

田陈煤矿的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板:为解决采掘工就餐等待问题,创新设立“职工服务驿站”,集休闲、学习、便民服务于一体,更推出“矿井外卖”和“一元特价菜”、“三元特色盒饭”等亲民服务,让热乎饭“定制化”快速送达;澡堂的“衣家人”驿站提供工服清洗织补,宿舍区的“安驭”驿站守护职工爱车,健康驿站配备专业理疗设备,点滴关怀渗透生活方方面面。

集团层面,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呈现“普惠化”与“品质化”并重趋势。各矿区普遍升级健康中心、文体活动场地,健身房、自助歌亭、3D影院等高品质设施相继投用,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红利。这些散落在矿区各处的“小驿站”,通过集团统一的规划和投入保障,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构建起覆盖工作生活全场景的立体保障圈,将“一切为了职工”的承诺落细落实,彰显了坚实的“保障自信”。

赋能未来  激活“育用励”人才成长链

在保障基本需求之外,枣矿集团将目光投向职工更高层次的成长需求,视职工技能提升为“最大福利”。

集团着力构建多元化成长平台,打通人才“育、用、励”全链条。田陈煤矿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年初深入调研职工技能兴趣与发展需求,选拔28名骨干组建讲师团,依托集团大力支持的创客联盟、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创效基地等载体,打造“四位一体”培养矩阵,开展“田陈大讲堂”、“送课到岗位”等135场次“菜单式”培训——职工想学什么,课堂就开到哪里。

这一赋能模式迅速催生创新活力:上半年涌现105项群众性创新成果,如“智能保护器修复测试台”年省12万、“KTC101集控系统”节支近11万、“转载破碎连锁设计”提升安全降成本。这正是枣矿集团人才战略的微观映射。集团层面,通过内部协同、劳务派遣、技能竞赛、创新孵化等多种途径,为职工适应智能化装备、新工艺挑战提供强力支撑,让每一位职工在掌握立身潮头的硬本领中,淬炼出勇立时代前沿的“能力自信”。

水涨船高,休戚与共。枣矿集团以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筑牢自信根基,以面向未来的赋能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当集团以“度危求进、逆势突围”的魄力开拓前路,每一位充满“民生自信”、“服务自信”、“能力自信”的枣矿人,也必将以同舟共济的担当,在“稳产增量、拓市增销、降本增效”的征程中与企业同频共振,共同谱写百年枣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璀璨新篇。这份源自心底的认同与力量,正是百年基业长青最深厚的底气。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