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高庄煤业百米井下,每盏防爆灯的光晕里都跃动着“党建红”与“生产蓝”交织的火花。当党员责任区的红牌与设备运行的绿标在巡检路线上相遇,当党支部会议记录本里的生产难题与党员承诺清单上的攻坚目标一一对应。当“融・荣”党建品牌的根系扎进生产最深处,每一次矿灯的晃动,都在演绎着红色引领与黑色乌金的共生哲学。
融于根脉:让党建成为发展的“定盘星”
“党建工作做虚了是成本,做实了才是利润。”在“融·荣”品牌的引领下,党建工作不再是悬浮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生产一线的“实干工程”。
当“卡脖子”技术成为党建攻坚的“靶心”,当“党员示范岗”成为安全生产的“标杆”,党建与生产的融合早已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化作了“1+1>2”的发展动能。在该公司洗煤厂的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环节数据,党员赵伟正通过“红色智慧课堂”远程指导班组调整分选参数。
“以前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这转变离不开党小组的‘传帮带’”。作为“双培养”工程的受益者,党员陈虎从技术新手成长为智能化骨干,带领团队完成的“重介分选密度自适应控制”项目,让精煤回收率提升0.5%。
机电运转工区的“党员红旗设备诊所”里,党员们带着工具包穿梭在设备间,把技术难题当作“必答题”;综采工区的“设区建岗”中,党员带头啃下薄煤层开采的“硬骨头”,让党旗在生产最前沿高高飘扬。洗煤厂生产报表上,红色数字跳出“精煤回收率再提升0.5%”。
融于人心:让同心成为前行的“动力源”
经营“人心”是党建的核心业务,这一理念在“融·荣”品牌中得到生动诠释。他们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职工心坎里:借鉴“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编印的《职工经常性思想工作实施细则》,用“职工说的话、身边的事”讲清大道理;“领导讲政策、职工谈心声、线上推微课、线下办活动”的分众化教育,让形势任务在茶余饭后入脑入心。在资源压覆、产量下降的挑战面前,正是这份“心贴心”的沟通,让职工队伍稳如磐石。
他们用“五位一体”安全宣教体系筑牢生命防线:“六策12法”把安全理念编成快板、绘成漫画,“我是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的誓言响彻矿区。当党员带着安全手册走进班组,当家属通过“亲情寄语”叮嘱平安,安全教育早已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自觉。
更动人的是那些看得见的温暖:“三高”饮食窗口的营养师、荣誉疗休养的阳光海滩、替职工探望父母的暖心行动、“圆梦微心愿”APP上实现的小小期盼……“高煤情·心相应”服务品牌下的每一件实事,都在诉说着“以职工为中心”的深意。在这里,“融”是党建与职工的双向奔赴,“荣”是队伍稳定、人心奋进的生动图景。
融以致远:让创新成为跨越的“加速器”
他们打破人才成长的“玻璃天花板”:智能装备工程师可在管理、技术、技能、党务四通道自由切换,年轻干部通过“上挂下派+导师带徒”快速成长。在“众创联盟”的实验室里,党员带头研发的压风机余热利用系统,让95%的地面用热告别传统能源;“启智创客中心”里,“大国工匠”赵伟带领的技术团队硕果累累,创新成果230余项,其中15项国家专利、10个软件著作权、34项省部级成果,发表论文31篇。
在这里,敢干者有“舞台”,实干者有“平台”,创新的火花在党建引领下燎原成势。他们以“四零”目标绘制绿色发展蓝图:零碳排放的井下作业面、零废水排放的水循环系统、零固废的矸石综合利用……当党建红遇上生态绿,高庄煤业正用“融”的智慧,在零碳矿井建设的赛道上领跑,让“荣”的内涵拓展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境界。
如今,高庄煤业的“党建红”与“生产蓝”愈发交融:智能车间里,党员的身影在设备间穿梭;荣誉墙上,奖状与奖牌并排闪耀。“融·荣”党建品牌不仅让党建工作从“纸上”落到“地上”,更让每一粒乌金都闪耀着红色动能,推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