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挑战,杨村煤矿以“严真细实快”作风破题攻坚。上半年,该矿材料成本同比锐减600余万元,降幅达19.5%,背后是深植千米巷道的安全根基、全员涌动的创新活力、精准到“毫厘”的降本实践与匠心传承的厚积薄发,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严”字托底 筑牢安全屏障
安全是煤矿永恒的生命线。杨村煤矿将责任镌刻在每一次精准操作与严谨管理中。瓦斯检查员周建忠独创“望闻问切”巡检法,班行两万余步,精准感知矿井“呼吸”,上万组瓦斯数据筑起生命屏障。综采工区检修班长孟凡祥推行“设备健康画像”制度,为每台采煤机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掘进班长吕红光以“光面截割+精准支护”创新工艺,精雕细琢每一寸巷道。
三季度安全工作会上,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强调,持续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规范“双防”系统应用,优化安全确认机制,并将安全教育培训向“主动赋能”转变,为矿井构建严密高效的安全防护网。面对汛期,加密泗河杨村段等重点部位巡检,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智”字赋能 点燃创新引擎
直面市场压力,杨村人以创新为刃,开辟提质增效新路径。煤质发运中心统计班长谭敏构建“数据立方体”模型,实现煤炭质量动态精准云端管控。机运工区电修班张斌研发“设备听诊器”,灵敏捕捉设备异常,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工区还针对高温天气,强化设备点检、优化运行工艺、细化维护保养,推行“早确诊、早治疗、早消除”的“三早”健康管理模式,为设备精准“降温祛暑”,筑牢“高温防火墙”。
生产服务中心王焕英团队革新水处理工艺,守护矿山绿色生态。一线职工智慧闪耀:综采工区“冷却水可视化监控装置”、太阳能洗浴遥控补水装置等“金点子”,通过“创客驿站”平台快速转化落地,驱动传统煤矿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省”字发力 深挖降本潜力
杨村煤矿全员打响“生存保卫战”。上半年,材料成本同比大幅降低600余万元,降幅达19.5%。其核心在于深挖降本潜力:一方面,“废”中掘“宝”,全矿树立“变废为宝”理念,通防工区开展废旧设备翻新竞赛,上半年节省采购成本约500万元;严格“有旧不领新”,加大修旧力度,推行“节奖超罚”。另一方面,“小”处着“眼”,非标件加工车间严控设计源头,坚持“能用小料不用大料”,原材料利用率从75%大幅提升至92%,实现精细节约。
同时,该矿着力“存”里盘“金”增效益。运营管理部完善精益管理体系,建立废旧物资“分类-评估-处置”全链条管控,为物资“建档立卡”。依托“干将”平台实施精益仓储,并采用“公开招标+动态竞价”模式处置废旧物资,上半年成功盘活价值330余万元,库存周转率提升55%,呆滞物料金额显著下降40%。矿领导表示,通过开源节流并举,构建“自主造血”长效机制,确保矿井可持续发展。
“传”字固本 厚植人才沃土
技艺传承是百年矿山的根基。二级技能大师孔令军凝练三十余年经验著成《煤矿机电维修案例集》,在“金蓝领”课堂上化复杂故障为直观“思维导图”。生产准备工区组织“工匠擂台赛”,让绝活成为职工必修课;综采工区建立“技术传承档案”,让创新火种在班组扎根。矿工会打造“星光大道”,让劳模与岗位能手同台闪耀。在“师徒契约”签订仪式上,青年职工誓言铿锵:“让杨村精神在智能化转型中绽放新枝!”
“百灵”宣讲队深入区队岗点,以山东能源集团度危求进典型经验为切入点,传递信心决心,引导职工树牢安全大局观、忧患意识,深化“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和“爱企三问”大讨论,凝聚“度危求进、逆势突围”的强大合力。
百米井下,采煤机轰鸣,乌金奔涌;地面车间,焊花飞溅,精益求精。从精准操作的岗位尖兵到变废为宝的能工巧匠,杨村煤矿正将每个岗位转化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将每位职工锻造成攻坚克难的尖兵。正如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勇所言,这种实干担当精神,正是杨村煤矿在高质量发展浪潮中行稳致远的最强引擎。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