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兖矿能源鲁南化工:以业绩论英雄,“干得好”才能“挣得多”

作者: 李楠楠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8日

今年以来,兖矿能源鲁南化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深化“效益优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将职工收入与个人贡献、团队业绩、公司效益紧密挂钩,“挣工资”而非“发工资”,鲁南化工用机制为实干者撑腰,内生动力被有效激发。

鲁南化工人力资源部薪酬管理员张慧玲眼睛紧盯电脑,双手在键盘上忙碌地敲击,又到了每月工资结算时,每每此时,她一刻不敢松懈。全部复审完毕,各车间陆续收到工资条。无论是电子还是纸质,如今的工资条,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活保障凭证,亦成了反映岗位贡献、工作成效的清晰“晴雨表”。

“公司对生产车间按照‘收入-支出+奖罚=工资’的模式进行结算。收入=产量×单价,支出=消耗×单价,产量越高,消耗越低,工资越多。”对工资报表进行终审完的鲁南化工财务总监、总法律顾问周丽说。

2025年6月,醇氨事业部“安稳长满优”评比排名第一,事业部整体工资结算在全公司15个车间(事业部)中排名第一。7月,醇氨事业部持续保持排头兵位置,连续两周考核可见,合成氨、尿素、甲醇三个产品周产量分别完成考核的105.1%、101.3%、105.3%,消耗均完成考核指标。

“做到高产低耗,我们的结算就多,职工的工资收入就高,全员的干劲儿就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醇氨事业部总经理赵浩说。

连续性生产是化工企业的特点,前后工序的配合尤为重要。醇氨事业部与调度室及前系统车间充分协同,通过对合成气气体成份、合成塔反应温度、冷凝液流程等及时调整优化,以及对现场部分设施改进,保持了高温天气下系统满负荷稳定运行,创出日产合成氨1865吨、尿素1308吨、甲醇1700吨的历史记录。也因此,醇氨事业部尿素工段工艺技术员赵海燕6月份结算工资比自己5月结算高出1720元。甲醇工艺二班班长张杨因班组整体产量、消耗差异,月度结算工资比其他工艺班组的班长高出435元,效益的“真金白银”直接兑现成了工资单上的数字增量。张班长自豪地说,“这月工资高,不是凭空多出来的,是大家努力增产降耗的结果。”

在“效益决定工资”的实践中,“工作质量”“成本控制”“创新增效”,每一项都指向可量化、可追踪的具体指标——单耗数据、操作合格率、修旧利废价值、合理化建议采纳数……这些冷冰冰的数字经过严密计算,转化为职工工资单上滚烫的“热钱”。

7月14日,鲁南化工对二季度“避峰填谷”工作进行总结通报,其中净化车间、己内酰胺事业部、醋酐车间、醇氨事业部、供水车间“避峰填谷”节电措施落实到位,执行率均达到100%,根据专项考核兑现标准,五个车间的10名相关人员分别获得300元奖励。

“这部分奖励会跟着工资发放到这10名同志的账户。”刚刚在会上进行通报的鲁南化工机电部部长朱健说。

2025年,为进一步降低电力消耗、节约能源资源,鲁南化工结合设备装置实际,对间歇运转设备推行“避峰填谷”运行方式,各车间共有124台设备纳入“避峰填谷”管理范畴,并明晰考核措施。随着制度的实施,各单位都在根据峰谷时段合理安排间歇运转设备的运行时间,岗位操作人员节电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避峰填谷’降低了公司用电成本,我们对执行到位的车间和个人会进行奖励,也就是说,每一名职工,只要在精益管理、优化操作上尽心尽力,工作有了成效,收入上也会有体现。”朱健说。

当工资从“发”逐步向“挣”趋向,“效益决定收入”的理念正润物无声地改变着生产一线的行为逻辑。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模糊地带被彻底照亮,取而代之的是对效益与成本的自觉关注。

正如智慧控制中心一位年轻职工所言:“现在一上班,脑子里自动就有本账:指标怎么优化、成本怎么节约、温度控制在多少产量能多一些……因为这每一步,都直接连着咱们自己的‘钱袋子’。”价值创造与个人回报之间,搭建起一条透明、可预期的通道。

除了实干者收入在增加,“学习好”在鲁南化工也能获得实惠。每季度一次的“鲁化传人”竞赛,五大专业排名前30%选手都能获得100元—500元不等的奖金,还有呼吸器使用、手绘流程图等形式多样的专业比赛,凡是获得名次的选手均能得到相应奖励。更有在省赛、国赛上夺得优异成绩的职工被推荐参评兖矿能源化工专业各级技能大师,收入直接翻倍。另外涉及工艺优化、安全改进、降本增效等各个方面小改小革的“金点子”评选,也是一线职工的变现通道,只要被采纳或是给企业带来实效,都有奖金收入,让全员创效激情翻涌。

“工资从来不是企业‘发’给大家的,而是每一位职工用双手、用智慧、用实实在在的岗位贡献‘挣’出来的,我们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让价值创造者得到尊重,让效益贡献者获得回报。”鲁南化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岭明确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