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枣矿集团高庄煤业,有这样一位青年技术骨干,他以“做一事精一事”的执着打磨技艺,用“差丝毫不可轻”的严谨守护质量,在煤炭洗选岗位上深耕细作,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他就是高庄煤业洗煤厂煤质管理主任工程师王家林。
扎根现场的初心坚守
2014年盛夏,刚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的王家林,带着一身书卷气与满腔热忱踏入高庄煤业洗煤厂。他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当即立下“扎根现场、吃透技术”的誓言。白天向老师傅请教,摸参数、记流程,夜晚钻研图纸手册,解决疑惑。两年间,他便从职场新人蜕变为洗煤工艺的“行家里手”,从原煤车间主管技术员到技术室主任,岗位的晋升轨迹见证着他的不懈成长。
(学习钻研)
2023年6月,王家林赴枣矿集团煤炭洗选加工中心挂职锻炼,同时参与内蒙古金正泰洗煤厂筹建工作。面对紧张的工期和全新的环境,王家林没有退缩,他跳出传统施工思维,创造性提出“模块化施工法”,分模块并行推进土建施工与非标件加工,提高了项目组施工效率,缩短了建设周期。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当年12月,他被任命为高庄煤业洗煤厂煤质管理主任工程师,肩负起煤质管理的重任。
质量把控的责任担当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对客户的庄严承诺。”这是王家林常挂嘴边的话,更刻进了每一个数据监测的日夜。他深耕生产数据,总结规律,提出生产质量快速检测+副产品抽检+外运商品煤质量检测“三级质量检测预警机制”,确保精煤产品质量全流程可控可预警。针对精煤组成复杂的难题,他融合浮精、重精检测数据与分系统流量信息,创新推出外运灰分预测法,稳定了产品指标,保证了外运精煤合格率。
(浮沉室制煤样)
2024年,他牵头构建从井下采掘源头到洗选加工、装车发运的全过程质量跟踪体系,完成CNAS认证体系搭建,实现质量追溯链完整率100%。主导建设煤质全流程监控系统,在30多个关键节点布设“电子哨兵”,全天候监控煤流状态和设备参数,让质量管控从“事后把关”转向“全程预防”。
对数据的“较真”,早已刻进王家林的骨子里。去年5月,洗选环节的灰分数据连续三天出现细微偏差,别人觉得“在误差范围内”,他却二话不说扎进车间,逐台设备排查、逐份煤样比对,直到找到粗煤泥精煤灰分波动这一“隐形症结”。正是这份近乎苛刻的严谨,为各环节生产注入了“定心剂”。
创新破题的先锋锐气
“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灵光一闪,而是车间里解决问题的实在办法。”王家林始终坚信这一点。
今年年初,他注意到化验员每天要在数百米长的采样点与化验室间往返送样,不仅耗费人力,雨雪天气里湿滑的台阶路面更潜藏安全风险。他深入调研,引入“胶囊式”气动管道传输系统,让煤样在密闭管道里“飞”起来,不仅减少80%的人工送样时间,实现“煤样不落地、数据实时传”,更为精准指导生产赢得宝贵时间。
(设备检查)
他参与完成的《基于大数据的重介系统精益智慧管理》项目,以洗煤厂自动化、信息化升级为突破口,实现了洗煤生产过程中检测数据化、管理信息化与控制智能化目标,劳动效率提高26%,年创效137.4万元,荣获山东省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十一载煤海深耕,王家林的成绩单上硕果累累,4篇学术论文、4项专利、3项科技创新项目,更有一支在他“名师带徒”“技术擂台”“项目练兵”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技术团队。提起王家林,他们总会说:“王工教我们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匠心。”
从车间学徒到技术带头人,从青涩学子到山东能源“优秀共产党员”,王家林把十一年的青春,酿成了乌金里的光。这束光,照着他脚下的煤流,也照着更多人前行的路。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