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湾南岸的鲁西矿业梁家煤矿,从“三软”地层支护技术研究应用到实施绿色充填开采,从采场资源紧张到压覆资源置换,是他带领团队,用技术力量扭转了矿井可持续发展的困局,托举起矿井的“绿色新生”,他就是山东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鲁西矿业梁家煤矿副总工程师仲俊杰。
(井下巡查)
作答矿井的“兴衰大考”
“党员的肩膀,就得扛起最重的担子。”这是仲俊杰常挂在嘴边的话。2019年,梁家煤矿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资源储量锐减,建筑物下压煤量剧增,被业内判定“煤炭资源濒临枯竭”。“充填开采”成为矿井延续生命的希望。然而,该地区井下特有的软顶板、软煤层、软底板“三软”地层,是出了名的“硬骨头”,让常规的硬岩条件下充填开采工艺在此彻底“水土不服”。
面对矿井平面图上大片的“建筑物下压煤区”,仲俊杰立下铮铮誓言:“不能眼睁睁看着矿井‘断粮’,必须千方百计攻下这道关口!”他带领技术攻关小组迎难而上,一头扎进“三软地质充填开采技术”的研究中。他们查遍国内外技术文献,与高校院所深度合作,针对梁家煤矿的地质“个性”反复试验,逐项攻克“卡脖子”难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鏖战,采用“全负压短壁联采密实充填工艺”的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2020年底,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充填开采系统全面建成并正式投产。这不仅标志着梁家煤矿成功实现从“资源枯竭”向“高效利用”的战略转型,更以“三软地层绿色充填开采技术”填补了软岩充填开采的技术空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成为煤炭行业标杆案例,为矿井可持续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现场研究)
破解生产的“孤岛困局”
仲俊杰始终全身心投入到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以技术指导生产、服务生产。针对煤1油页岩层回采面临裂隙发育、油页岩硬度大等诸多难点,他带领技术团队刻苦攻关,成功研发了一套适用于“煤1油页岩层的顶板矿压支护控制技术”,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该技术荣获山东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在2420孤岛工作面,三软地层与老巷、断层特殊地质构造叠加,造成两巷顶板、两腮破碎,现场施工作业难度陡增,回采工作举步维艰。作为技术主帅,仲俊杰没有退缩,他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连续一周蹲守井下现场跟班写实。通过岩层应力实时监测和精细的地质构造分析,他们精准揪出“病灶病因”——孤岛工作面特殊的开采布局引发的应力集中显现。
如何破局?仲俊杰和技术团队创造性地融合“矿压理论”与“让压支护理念”,提出了“高强让压支护+分段打钻卸压”的综合治理方案。方案实施期间,他每天下井盯守,组织技术骨干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支护参数,全面加强巷道支护。经过一个月的连续奋战,工作面压力得到有效控制,油页岩日产量达5000吨,创下孤岛工作面开采效率新纪录。
(技术指导)
以实干照亮前行路
梁家煤矿调度室秦瑜辰说:“仲总的手机从不关机,井下有事,他反应最快。”仲俊杰始终践行“惟实励新”精神,他怀揣精益求精的“匠心”,坚守在矿井技术前沿,持续钻研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始终保持冲锋姿态,面对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仲俊杰用二十六年如一日的实干,诠释了何为精业笃行,他的行动照亮了矿山前行的道路,有力保障了安全生产。
从煤1油页岩层矿压控制技术的突破,到“三软”地层绿色充填开采标杆的创树,仲俊杰带领技术团队累计斩获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科技奖项。然而,面对荣誉,他谦逊地说:“成绩是大家拼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让更多人看见党旗的方向,跟着一起向前走。”
煤巷幽深,矿灯如星。仲俊杰步履铿锵地穿行在百米井下,他用一项项填补空白的技术突破,一次次化险为夷的生产攻坚,生动诠释着“扎根一线、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党员先锋本色。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