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天山北麓,新疆能化硫磺沟煤矿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机器轰鸣,封闭式储煤场绿意盎然,职工食堂的“心愿食谱榜”上写满暖心留言……这座隶属山东能源集团的驻外矿井,正以“安全为基、创新为翼、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戈壁荒滩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安全筑基:“3221”工作法织密防护网
作为高瓦斯、冲击地压矿井,新疆能化将硫磺沟煤矿列为“3221”安全管理工作法试点单位。该体系以“3个常态化”为基础——常态化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常态化推进“双基”建设,常态化组织管理人员“每月一考”。“2”重预防,指构建“双重预防”全链条防控体系,设立责任网格,利用“双防管控系统”实现隐患信息化闭合管理。“2”项专盯,即“安全专盯”与“技术专盯”。“1”线确认,明确六大专业领域下的32个重点岗位和重要工序,制定详细的“明白卡”和安全确认流程。
针对复杂地质条件,矿井积极与高校合作建立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技术专盯+安全专盯”机制确保工作面瓦斯预抽钻孔合格率100%,为同类矿井提供了“灾害治理范本”。
“隐患整改要抓早抓小,通过强化双重预防,我们将更加注重从源头防控。”安全监察部技术主管刘祥森表示。还将隐患数据纳入信息化平台,实现“排查—登记—整改—验收—销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创新赋能:“五转五增”激活创效引擎
围绕山东能源集团“五转五增五提升”战略,矿井构建“1369”降本增效体系,2025年上半年实施自主改善项目172项,创效169.69万元。从一线班组到职能科室,全员参与的改善热情持续高涨,职工“金点子”解决生产堵点、技术优化降低能耗成本的案例不断涌现,“指尖创新”蔚然成风。
在创新赋能的道路上,硫磺沟煤矿不仅激活了全员创效的热情,更在产能提升与结构优化上同步发力,让创新成果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10月,矿井产能成功核增至150万吨/年,为规模化、高效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引入的TGS智能干选系统大显身手,将气化煤比率精准提升至60%~65%,有力保障了新疆煤化工76%的原料煤需求。40秒快速装车系统的投用大幅提升了煤炭外运效率,封闭式储煤场的建成则让曾经的“黑色黄金”在绿色发展理念下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人才强基:“双高带徒”培育边疆工匠
硫磺沟煤矿以山东能源集团“31789”人才培养工程为蓝本,打造“多渠道”青年成长培养体系。
“以前师傅手把手教我设备巡检和措施编写,现在我也能带新人了!”90后技术骨干张鑫的成长,得益于矿井“导师带徒”机制。54名中高级工程师结对培养30名青年,完成技术创新52项,12人走上管理岗位。
该矿以2024届10名高校毕业生轮岗为契机,每次轮岗结束开展交流分享会,活动通过“轮岗+测评”方式,直观地了解青年们的成长轨迹,为矿井的人才发展积累经验。
以“技术+方法+宣讲”为抓手成立5个创新方法示范团队,通过整合前沿技术资源、优化创新实施路径、开展全员宣讲培训,推动创新方法在各生产环节深度落地。团队既聚焦井下智能化改造、灾害预警等关键技术领域攻关,又总结提炼可复制的创新工作流程,逐渐形成“团队引领、全员跟进”的创新格局,为矿井持续创效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民生暖心:“七彩树”凝聚“一家人”合力
“食堂的低盐健康菜太贴心了!”职工齐贵才刷脸就餐时,总能在食材溯源公示栏看到当日菜品的检疫信息。今年以来,矿井成立“七彩树职工关爱顾问团”专为职工解决那些“说不出口的小麻烦”,升级智能化洗衣房、安装13级过滤直饮机,全面升级职工住宿条件,设立职工爱心理发屋,为职工探亲家属提供免费住宿……积极搭建职工文化平台,举办篮球友谊赛、读书分享会、邀请探亲职工到矿参观等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该矿以“七彩树”为关心关爱职工品牌,这一系列贴心的民生举措,正是“七彩树”上不断生长的新枝芽,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对职工的关怀,让大家在矿区的日子里时刻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与踏实。
在解决“生活小事”的同时,矿井同样注重职工的“成长大事”,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展职业规划讲座,为职工搭建成长阶梯,帮助每个人在岗位上实现能力提升与价值突破。“在这里,企业把我们当家人!”这是矿区最动人的心声。
从安全生产到绿色转型,从人才培育到民生改善,硫磺沟煤矿以“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的担当,这座戈壁深处的现代化矿井,正以“出效益、出经验、出人才”的实绩,为新疆煤化新能源综合发展基地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