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双欣矿业:全员创新结出高质量发展“金穗穗”

作者: 柴彪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5日  来源: 西北矿业双欣矿业

今年以来,西北矿业双欣矿业以“创新驱动”为帆,以“全员参与”为桨,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作为西北矿业在内蒙古建成的第一对现代化矿井,这家刚刚荣获“山东能源全员创新潜质企业”的单位,正以实践创新的蓬勃活力,书写着“创新兴企、技术强企”的新篇章。

机制先行激活内生动力,筑牢创新“四梁八柱”

“创新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这是双欣矿业上下达成的共识。为让创新基因融入企业血脉,该公司从机制、平台、人才三方面下足功夫,筑牢全员创新的“根基”。

(双欣矿业技能人才实训基地)

在机制保障上,该公司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配套出台《全员创新创效激励管理办法》等10余项制度,覆盖从项目申报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制度串成‘闭环’,大家创新才有底气。”通防工区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于兴治的话道出了心声——如今,小到工具改良,大到技术攻关,都有章可循、有赏可依。

平台搭建更让创新“有处发力”。班组里,由班长、骨干组成的创新小组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创新目标,让岗位成为“创新试验田”;“周四大课”“创新大讲堂”上,劳模、工匠轮流登台,把维修技巧、操作心得变成“活教材”;而占地1296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划分出运输、智能化等八大板块,成为职工练技创新的“充电站”。在这里,五级职工培养体系成效显著,532名职工通过评级获得薪酬提升,正负考核4.35万元,“学技能、搞创新”成了新风尚。

人才培育则为创新“蓄能”。通过“7543”全员大培训体系,公司常态化组织脱产实训,培养出一批“民间专家”。就像掘锚工区维修工梁壮,经过厂家实训和自主钻研,从“门外汉”成长为能独立维修掘锚机的技术骨干,团队应急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内外联动释放创新效能,架起转化“金桥银路”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双欣矿业深谙此理,通过产学研合作、劳模工作室引领、经费保障,让创新力量“握指成拳”。

(双欣矿业于兴治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

在产学研“朋友圈”里,该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合作平台,聘请教授担任技术指导。针对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等难题,校企联合攻关,把工作面变成“实验室”。去年,围绕“输送带跑偏处理”等课题,5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每月一解”攻关,不仅收获11项实用专利,更创效1300万元。“跟着大师干,创新有方向。”参与攻关的青年职工杨小林说,工作室成了“创新孵化器”。

经费投入则为创新“添燃料”。公司按销售收入3%提取研发经费,设立专项创新资金,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奖补。每月一次的经费使用协调会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全年研发投入精准支撑了30余个重点项目。

创新成果闪耀行业舞台,结出发展“硕果金穗”

机制顺、平台优,创新成果自然“硕果满枝”。该公司创新成绩单亮点纷呈,彰显出国企创新的“硬核实力”。技术成果屡屡突破。近年来,9项成果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斩获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4项。征集群众性创新“五小”成果几百余项,其中58项在西北矿业第二次科技大会上荣获表彰,兑现奖励54.9万元。

(双欣矿业全员创新工作荣誉墙)

“从前总觉得创新是遥不可及的‘高精尖’,直到项目被公司收购,才明白换个工具、提条建议,都是了不起的创新!”看着自己参与的“液压机械改良”项目被收购,综掘工区职工田吉刚满脸自豪。

创新热潮席卷全矿,先进集体与个人不断涌现。公司多个单位在能源集团群众安全、创新创效等方面崭露头角。综采工区获评“双十佳区队”,机电队跻身“全员创新型区队”;李峰创新工作室被授予优秀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于兴治创新工作室不仅入选能源集团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更被陕西省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评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于兴治获评能源集团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成为一线职工看得见、学得来的创新标杆。

在双欣矿业,这样的“微创新”每年近千项,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驱动企业发展的“澎湃动能”。如今行走在矿区,从井下巷道的智能掘进到地面车间的精密检修,创新活力如星火燎原,在每个角落迸发跃动。

未来,西北矿业双欣矿业将持续深耕全员创新沃土,让更多沾满烟火气的“金点子”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为山东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双欣力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