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矿业梁家煤矿机修厂车间内,一场主题为“设备故障判断与维修技术”的小课堂正在开讲,来自各生产区队的机电维修工围坐在电修车间的工作台旁,认真聆听“机电大拿”王永庆的现场授课。
“大家看,这台馈电开关之所以出现接通电源后无法正常启动的故障,是因为时间继电器线圈触点失效,无法传递合闸信号。更换时间继电器,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了。”王永庆边操作边介绍,“设备故障必须精准判断、精心维修,才能让它重新上岗、发挥作用。”
王永庆,是一名班长,也是梁家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名志愿者。像这样接地气的“小课堂”授课,是梁家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之一。该活动旨在为职工们提供技术推广和服务,提升员工队伍的业务技能。一直以来,实践站以“小切口”融入“大主题”,通过建强阵地、创新形式、精准服务,让文明实践之花处处绽放。
(业务培训)
建强“主阵地”
“橙色的条带,代表充满活力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梁家煤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同仁详细介绍实践站品牌Logo的含义。
按照山东能源集团“六个有”建设标准,梁家煤矿整合党员教育阵地、职工活动中心等资源,打造了集理论宣讲、文化传播、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实践站,形成“矿井站-区队点-班组岗”三级网络。
该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了一支涵盖党员、技术骨干、统战人员、团员青年的240人志愿者队伍,建立“一人一档”档案系统,根据专业特长划分理论宣讲、安全宣教、技能培训、环保服务等6个专项小组。安全监察部员工蔡元直既是“安全宣讲员”,又是 “隐患排查能手”,他说:“把作业规程、专业知识与警示案例结合起来讲解,职工更爱听,也更管用。”
在制度保障方面,实践站制定月度活动计划,将学习党的理论、宣传企业文化、落实安全生产等内容纳入实践范畴,形成“策划-实施-评估-优化”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活动80余场次,真正让实践活动成为职工“看得见、记得清、用得上”的“星星之火”。
(宣讲互动)
创新“微载体”
为避免理论宣讲“照本宣科”,实践站推出“三微工作法”。通过开展“微课堂进一线”,组织宣讲员深入区队、车间进行“15分钟微宣讲”,用“方言土话” 解读政策理论。5月以来,“文化凝心、制度护航”主题宣讲覆盖全矿各区队和基层单位,让员工融入和践行企业文化。
在“微活动聚人气”方面,他们开展“情景模拟+隐患找茬”“安全家书分享”等特色活动。6月上旬,青安岗员履职检查中,青年志愿者们现场“挑刺”,推动整改隐患32条,职工孔明明感慨:“这种‘实战化’教育,比开会更有效果。”
在“微服务暖人心”活动中,他们针对矿区环境治理难点,组织志愿者开展“煤场焕新”行动。16名志愿者分成小组,将零散煤堆规整为“长方体”,覆盖防尘网2000余平方米,让煤场穿上“绿铠甲”,粉尘浓度下降40%。
(志愿服务)
融入“大格局”
日前,梁家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前往月亮湾海滩开展“洁净海滩”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对海滩上散落的垃圾进行了收集、打包,运送到垃圾站,还大海一片洁净,守护这片蓝色家园。当“志愿红”遇上“海水蓝”,碰撞出美丽的风景线!
实践站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山东能源企业文化、鲁西矿业“德治”文化、梁家煤矿“和・合” 家文化宣讲,推动“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理念入脑入心。技术信息中心员工栾福广表示:“文化宣讲让我们更清晰企业发展方向,干活更有劲头。”
围绕“改革创新暨度危求进高质量发展”形势任务教育主题,他们开展专题宣讲36场次,引导职工从岗位做起节支降耗、修旧利废、创新创效。对标山东能源集团“三套机制”“四个建设”规划,与兄弟矿井共建资源共享平台,打造了“习语润心”特色品牌。数据显示,实践站成立以来,“我为企业献一策”征集建议220余条,职工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当理论宣讲变得“有烟火气”,当志愿服务解决急难愁盼,文明之花自然在职工心中绽放。从班前会上的安全叮嘱,到煤场里的防尘网;从海滩上的环保行动,到会议室的文化宣讲,梁家煤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党的理论、企业精神、文明风尚传递到矿区每个角落。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