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他从父亲手里接过那辆骑了十几年的“二八大杠”,车轮一转,便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煤矿工人。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这辆旧单车的辙印会一路向西,将他带到4000公里外的新疆,用半生时光在荒原上镌刻出一部劳动者的传奇。
他就是新疆能化伊新煤业副总工程师、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高冲。从皮带巡检工、溜子司机一路干起,高冲半辈子都在和煤矿机电设备这些“铁疙瘩”打交道。扎根边疆15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上百项技术难题,保障煤制天然气项目平稳运行,将边疆深处的“乌金”化作万家灯火。
边疆拓荒:“白纸”绘蓝图
2010年,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山东能源集团号召职工援疆建设矿井的消息传来,高冲几乎没有犹豫:“我才30岁,正是奋斗的年纪。”面对家人的担忧,他许下承诺:“等我在新疆扎稳根,就把你们都接过去。”
绿皮火车载着他从泰山脚下一路向西,迎着荒芜的戈壁,历经三天三夜的颠簸,来到了伊新煤业这座新生的矿井。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象还是令高冲心里一震——黄沙漫卷的工地,铁皮板房在风里嘎吱乱响,连迎新鞭炮都被风沙扑灭。不少同行的工友打起了退堂鼓,高冲却默默扛起行李:“来都来了,不闯出个样子咋有脸回去?”
高冲在这里干起了机电的老本行,可摆在眼前的,是比荒原还“干净”的现状:这座正在建设的矿井连张像样的供电图纸都没有,设备台账全靠脑子记。“没有这些家底儿,再好的设备也是废铜烂铁。”他决心要完善起来。
整个机电专业就3个人,白天验货发设备忙得脚不沾地,高冲只能趁着晚上得空下井,在昏暗的巷道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十几公里,逐条核对电缆、逐台标记开关,沾满煤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开关型号、电机参数。三十天后,高冲摊开矿井第一份供电系统图和设备台账,矿井的供电“脉络”终于清晰了,上百台设备的“身份证”也被整齐录进台账,这些矿井深处的“铁疙瘩”真正活了起来。
敢想敢干:驯服“铁疙瘩”
挑战接踵而至。2010年年底,矿井进入大系统安装阶段,设备到货种类繁杂,光是清点就让高冲每天忙到深夜。数十台大型机械露天堆放在雪地中,他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在积雪里清点配件,手指冻得通红也坚持“当日到货当日整理”。
更让高冲犯了难的是那些从未接触过的设备——10kV高压变频器、110kV组合电器、3300V综采设备、一米四宽的皮带……一系列维护、管理、使用、保养等问题,像一座座大山似的摆在他面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当时谁也不知道怎么干,心里直打鼓,也怀疑过自己还能不能干好这份工作。但想到该怎么面对家人、朋友、同事、领导,就觉得再难都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怕,就永远干不成。”高冲说。
他每天完成日常工作后,便到现场跟厂家学习设备的结构、组成、安装方法,晚上就在宿舍抱着说明书逐字钻研,硬是在三个月内摸清了所有设备的“脾气”,成了行走的“活手册”。皮带耦合器异响,他拿起听针精准锁定故障位置;变频器运行数据偏差,他逐项分析火速校准……设备出现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头,问题不解决绝不收工。
2017年,伊新煤业首采工作面试生产期间,工作面主运巷受坡度影响多次出现皮带飞车、卸载叠带等问题,每次故障都需停产数小时抢修,严重影响生产进度。关键时刻,高冲带领团队对整条皮带机进行全面分析,最终锁定症结——重力导致皮带失控。他连夜设计“三重保险”:加装电子张力监测系统,精准调控皮带松紧;创新采用“阻尼板+重锤张紧”组合方案,抵消重力惯性,成功解决问题。
看着皮带终于平稳运转,高冲长舒一口气:“再辛苦都值了,这就是咱们的价值!”
临危受命:智勇破困局
高冲的能力,工友们看在眼里,从普通电工到技术骨干,他靠的是实打实的硬功夫。2019年矿井生产刚起步,设备三天两头“闹脾气”,工作十分被动。紧要关头,高冲被任命为区队负责人,接下了这棘手的难题。时间就是效益,在班前会上他撂下狠话:“三个月内扭转这种局面!”
井下设备千头万绪,新工人操作手生,没有捷径,只能一步步查,手把手教。“岗位工对设备最熟悉,要想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就得跟大家多交流。”高冲每天泡在井下,和岗位工一起并肩作战,排查问题根源,工装口袋里永远揣着检修笔记。工友们感慨:“高区长在,心里就踏实!”
“设备维护要像老中医把脉,早预防早治疗。”他组建专业维护队伍,推行日历化检修法,将每台设备的维护周期细化到天。在他的带领下,矿井设备故障率下降约66%,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设备消停了,创新的火苗却越烧越旺。高冲带领团队完成原煤运输系统自动化改造,减少岗位工20余名,年创效260万元;攻克薄煤层综采面智能供液难题,生产效率提升35%……15年间,累计完成蛇形水冷装置、恒压供水阀组等50余项技改,发表论文4篇,申报专利7项,为矿井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作出积极贡献。近几年,高冲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攻关之余,扛起了技能传承的责任与担当,累计培养20多名技术骨干。
15载边疆岁月,高冲见证了矿区从无到有的蜕变。曾经风沙肆虐的土地,如今绿树成荫、厂房林立。他的妻儿也和许多山能人一样,在新疆安了家。高冲感慨万千:“这片荒原教会我,贫瘠的土地里也能开出坚韧的花。真正的‘铁疙瘩’是咱们这些磨不烂、锤不扁的煤矿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