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春日“蹲苗”记——杨村煤矿青年人才培养的沃土深耕

作者: 徐姗姗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7日

春日的杨村煤矿,不仅乌金涌动,更有一批青年人才如新苗般扎根基层、拔节生长。

“五四”青年节前夕,在杨村煤矿“智汇青春、爱企强企”青年座谈暨共青团表彰会上,该矿党委书记、矿长郭赵虎会上表示,“智能化矿井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并寄语青年“把个人奋斗同企业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跑好接力棒,在推进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面对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浪潮,杨村煤矿以“蹲苗”般的韧性与智慧,将青年人才的培养融入矿井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中,通过厚植沃土、精准滴灌、破土成材,锻造出一支适应新质生产力的“黄金战队”。 

扎根一线:以“蹲苗”之姿厚植成长根基

“我先后在掘进工区、生产准备工区、综采工区轮岗学习,这段经历让我对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在青年座谈暨共青团表彰会上新入职员工杨文强分享着自己的成长感悟,表示唯有实干才能积累经验,快速成长。

青年人才的成长,需从基层土壤中汲取养分。杨村煤矿坚持“在一线锻炼、在一线成长”的理念,将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全部“下沉”至采煤、掘进、机电等一线岗位,通过“沉浸式”劳动锻炼磨砺心性。2024年新入职的男性高校毕业生均被分配至区队一线,薪酬制度向基层倾斜,基层经验更成为晋升的重要指标。运搬工区电机车司机谢忠琪从“技术小白”成长为兖矿能源技能比武的“未来工匠”,正是得益于矿井搭建的“金字塔”式竞赛体系——基层练兵、季度擂台、年度比武,让“人人皆可上擂台”成为现实。 

精准滴灌:以“双向奔赴”激活传承活力

“蹲苗”需精准施策,杨村煤矿创新“双向选择”导师带徒模式,打破传统师徒制的单向传授。青年员工可自主选择心仪的导师,导师亦可挑选潜力“苗子”,形成“两情相悦”的传帮带生态。综采工区大学生王欧文主动拜师技术能手朱宁川,一年内便掌握了采煤全流程操作,蜕变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矿井还配套“六个一”培养方案,并依托“金蓝领”课堂、智能微课堂等载体,将井下设备搬到会议室,班前班后随时练手,实现“问题即教材、现场即课堂”。 

破土成材:以“数字工匠”托举智慧未来 

在智能化转型的春风中,杨村煤矿的“蹲苗”工程聚焦“数字工匠”培育。薄煤层智能化建设创新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团队研发的9项智能创新成果斩获全国煤矿智能大赛特等奖。矿井实施的“璞玉计划”,瞄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三大方向,通过“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孵化复合型人才。2024年,该矿创新成果申报量同比翻番,智能化建设案例更被列为行业标杆。 

向阳而生:以“生态营造”涵养人才活水 

青年人才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杨村煤矿通过“金蓝领”24小时技术热线、修旧利废激励机制、文体联谊活动等,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高技能人才孔令军带领团队修复馈电阀,单件节约成本近2万元;一名青年职工在全国职工知识竞赛中率队夺冠,彰显矿井理论素养与实战能力的双提升。此外,矿井还通过“劳模对话”“榜样力量”专题宣传,让劳模精神与青春激情同频共振,激发“强企有我”的担当意识。 

春日“蹲苗”,秋收硕果。杨村煤矿坚持落实山东能源“31789”人才培养战略,以“金蓝领”工程为犁,以基层实践为壤,让青年人才在智能化浪潮中破土而出。如今,大专以上学历职工占比达65%,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三年翻两番,一支“精技术、懂管理、敢创新”的青年梯队正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每一株“新苗”的成长,都在书写着传统煤矿向智慧矿山蝶变的新篇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