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亭南煤业:赓续榜样力量 激扬奋进风帆

作者: 苗恒利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6日

走进西北矿业亭南煤业公司,那醒目的宣传栏宛如一面面光洁的镜子,映射出劳动模范的风采。清晰映照出劳动模范的卓越风姿与不凡气度。从井下工作面到创新工作室,从薪火相传的师徒传承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完善的制度保障到深刻的精神激励,该公司凭借创新平台的搭建、师徒传承的深化以及激励机制的持续优化等多维度举措,成功将崇高的劳动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精心构筑起了一套完善且充满活力的劳模精神培育“生态系统”。

筑巢引凤:打造创新“梦工厂”

4月27日,井下44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的综掘一区掘锚一体机突发渗油故障,警报声骤然拉响。西北矿业劳模孔垂营挺身而出,带领班组成员连续奋战8小时,凭借精湛技艺成功完成核心部件自主更换,保障生产进程稳步推进;在地面,蔡建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来捷报,其最新研发的PLC柜快速检修装置,使设备停机时间缩短70%,为高效生产保驾护航。这一幕幕,正是他们创新平台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

(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

该公司凭借3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27名“山能工匠”“西北工匠”等雄厚自有人才队伍,构建起以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研究生创新工作室、1个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的“4+1+1”创新矩阵,全面覆盖安全生产、降本提效等关键领域。通过定期举办“现场破题会”“技术沙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创新活力,攻克技术难关。正如该公司工会副主席程璐所言:“我们的工作室好比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每月一次的技术交流会,将生产一线的难题巧妙转化为创新课题。”此外,该公司建立的“难题清单”制度,更是将今年收集的72项技术难题精准分配给攻坚团队。

截至目前,已成功攻克42项,逐渐形成了“劳模领衔、团队攻坚、成果共享”的创新格局,为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薪火相传:构筑人才“成长梯”

“这台智能变频局部通风机真是个宝贝,不仅让瓦斯浓度监测效率提升40%,每年还能节省电费4.84万元。”4月30日,在黄俊安劳模创新工作室里,6名新入职大学生正全神贯注研习智能矿山技术,眼中满是对创新成果的惊叹与钦佩。

(设备解剖教学法)

为夯实人才根基,该公司建立“1+N”师带徒体系,要求每位劳模至少带徒3人。师傅们依据徒弟技术薄弱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签订师徒协议,从基础操作流程逐步过渡到复杂问题解决策略,一一进行详尽讲解。在生产现场,师傅们手把手传授设备维护与检修技巧;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创新采用“设备解剖教学法”,将废旧设备、原件、电气开关等实物改造成直观可视化教具,深入剖析设备基本原理与故障问题,助力徒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同时,定期组织技能考核,精准检验学习成效,及时纠正问题,确保徒弟真正学以致用。

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项目”的全新培养模式下,技术传承从传统“手手相传”升级为科学的“体系输出”。2024年新入职的25名大学生中,已有5人凭借出色表现成长为班组长,为公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价值赋能:树立激励“新标杆”

“荣获劳模称号后,我有幸参加了工会组织的疗养,还获得岗位晋升机会,这既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山东能源劳动模范宋红亮的话语中,满是自豪与坚定。

(劳模开展精神宣讲活动)

该公司精心构建“三维激励”体系,让创新者既能享受荣耀,又能收获实惠,真正实现“名利双收”。通过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成长激励相互融合的立体化机制,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效成果直接与收入挂钩,按贡献度分级给予丰厚奖励,切实保障创新者获得可观经济回报。同时,劳模可优先参与行业竞赛、外出交流、劳模疗养等活动,拓宽个人成长路径。此外,他们还通过事迹报告会、先进表彰等形式,将先进典型推向前台,使其成为职工心中的璀璨明星,全方位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持续优化‘选树、培养、激励’全链条机制,年内计划开展30项重点攻关,培养50名技术骨干,让劳模精神的种子深深扎根矿区,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朱敏峰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