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新疆能化:“三量”并举走好亿吨级煤化新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之路

  赵光礼  段修功  徐占源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30日

2021年12月,山东能源集团以“一区域一主体”的战略眼光,整合新疆区域产业资源,成立兖矿新疆能化有限公司。区域整合以来,新疆能化认真贯彻落实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各项决策部署,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绿色化、园区化、智能化为路径,构建起“一市五地州”的产业布局,成为能源集团“五大基地”中的关键一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面对新疆区域整合融合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疆能化公司党委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接续奋斗,汇众智、聚众力,存量优化、增量跨越、质量提升“三量”并举,在摸索中前行、在前行中突破,推动公司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存量优化,夯实发展根基

新疆区域整合之初,新疆能化便以“存量优化”为着手点,通过技术改造、精细化管理等措施,推动现有项目提质增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伊犁一矿投产即达产。位于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伊犁一矿是新疆首座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千万吨现代化井工矿井,设计能力年产1000万吨,服务年限142年。2022年4月20日,伊犁一矿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顺利通过,标志着矿井正式由基建转生产。转为生产矿井后,如何实现投产即达产,成了该矿的头等大事。该矿通过设备升级、智能化矿山建设、安全管控、人才培养等系列措施,实现了矿井投产即达产。

伊新煤业稳产高产保障一体化项目平稳运行。伊新煤业和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的伊犁新天煤化工是一体化项目,担负着保供煤重任。新疆区域整合以来,该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全员创新要求,打造全员创新企业。在科技创新带动下伊新煤业陆续开展了40余项科技成果开发,已获授权专利技术32项。全系统提高块煤率、高压线杆塔综合治理技术应用等多个项目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先后获得“2024年煤炭行业标杆煤矿”“特级安全高效煤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等荣誉。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助力一体化项目平稳运行,为国家能源安全和西气东输作出贡献。

硫磺沟煤矿完成矿井技术改造。位于昌吉州的硫磺沟煤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开展矿井技术改造。2022年6月,矿井技改工程新生产系统成功实现联合试运转,为产能提升手续办理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10月16日,硫磺沟煤矿采矿证由原来的年产90万吨变更为年产150万吨。2024年11月,硫磺沟煤矿引进TGS系统成功实现与外煤入选系统联合试运转。该系统一经投用便产出了6—30毫米沫级精煤产品,标志着硫磺沟煤矿“气化煤”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年均创效2100多万元。

秦华煤矿“三步走”战略统筹推进矿井技改。位于南疆库尔勒的秦华煤矿实施“三步走”战略,统筹推进矿井技改工作,实现矿井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6月18日,秦华煤矿举行联合试运转启动仪式,标志着该矿正式步入试生产阶段,开启绿色高效发展的新篇章。通过技改该矿有效扩大了矿井的可采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为未来的生产运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是“安全工程”“效益工程”。

永新煤矿做好“精采细采”大文章。该矿以建成“小而精、精而美”矿井为主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源头精采、系统优化等工作,全力打造精干高效矿井。该矿持续加强工作面精采细采管理。在工作面随采随缩阶段,坚持下巷卧底,顶板不留顶煤、架间浮煤回收等各项保障措施,做到颗粒归仓,确保资源全回收。2024年,多回收煤炭资源4460吨,创效357万元。

新疆煤化工精细化管理实现连年达产达效。位于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园区的新疆煤化工,他们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该公司始终以“保安全、稳生产、降成本、增效益”为工作核心,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谋求新突破,精准聚焦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党建引领等重点工作,多维度发力打好“组合拳”,实现企业环境安全稳定,经营业绩阶梯式增长。公司先后斩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国氮肥甲醇行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等殊荣,同时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创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两大创新载体,并获得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2025年,该公司建成自治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实力。

增量跨越,迈向亿吨能源基地

在存量优化的基础上,新疆能化积极布局增量项目,通过产能核增、产业链延伸、新项目建设等方式,推动企业向亿吨级煤化新能源基地迈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伊新煤业完成两次产能核增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伊新煤业始终牢牢把握全力保障一体化项目伊犁新天煤化工用煤的首要任务,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煤气一体化标杆矿井。区域整合以来,伊新煤业针对矿井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实际,积极推进产能核增事宜,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复杂流程较量的攻坚之战。成立手续办理工作专班,专人专办,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手续办理。实行周通报、月考核制度,确保手续办理高效、有序推进。2022年6月,矿井顺利取得年产750万吨产能核增批复文件。2022年产能核增至年产900万吨。2024年10月,矿井顺利取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900万吨采矿许可证,至此该公司900万吨产能核增手续清零,具备合法释放产能条件。

新疆煤化工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7月1日,新疆煤化工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举行投产仪式,标志着新疆煤化工朝着“精细化、差异化、规模化”迈出坚实步伐,为新疆煤化新能源综合发展基地的建设发展注入新动力。该项目自2022年7月18日破土动工以来,全体参设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外部因素造成的关键设备到货滞后、现场施工安装难度大、团队项目建设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动态调度、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历经20个月建设工期,于2024年4月完成建设,5月进入开车程序,6月27日18时58分,顺利打通流程,成功产出产品。

伊犁新天煤化工末煤高效利用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通过创新技术将低附加值末煤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提升煤炭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伊犁新天煤化工和伊新煤业是一体化项目,长期以来,伊新煤业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末煤因颗粒细小、利用难度大,常被低价销售,造成资源浪费。此次伊犁新天煤化工末煤高效利用项目,通过先进的干粉煤气流床气化技术,每年可高效处理末煤75.44万吨,将形成年产40万吨合成氨、56.5万吨尿素、15.68万吨复合肥及0.35万吨硫磺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煤炭资源经济效益。该项目投产后,新疆能化全资和参股企业年产尿素总产量将达到110万吨,约占新疆区域尿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布局建设。新疆能化充分发扬“四千精神”,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新疆能化在准东规划布局了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五彩湾四号露天矿、铁路专用线和生活中心项目。自2023年1月29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后,新疆能化全力推进项目手续办理。聚焦难点、攻坚卡点,借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创新“小组+专班”“包保+盯靠”“激励+考核”三大举措,积极与国家部委、自治区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专班专人盯靠,全力以赴推进报审。历经两年攻坚,于今年2月14日,新疆能化五彩湾四号露天矿一期工程获生态环境部环评批复,标志着该项目迈入依法合规、高效推进的新阶段。今年2月23日,新疆能化准东煤化一体化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工建设。

质量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区域整合以来,新疆能化在抓好“存量优化、增量跨越”工作的同时,还通过安全管控、深化改革、精益管理等多种措施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后劲。

安全管控“固”质。坚持管理、装备、系统、素质并重,深化“2356”安全生产攻坚行动,严抓刚性制度、刚性落实,深推“3221”安全管理工作法,精准开展整治活动和素质提升,攻关破解一批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为企业整合融合、稳健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深化改革“优”质。建立“一盯二追三看”“两制度一督办”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化解一批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稳步推进组织人事改革,发挥薪酬分配、精准激励经济杠杆作用,推动“三能机制”落实见效,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精益管理“提”质。深入开展“五转五增五提升”“两增三降四提升”“六精六提”“管理提升年”等活动,“九大支撑项目”“九大效益工程”等理念深入人心,区域协同优势持续放大,公司效益效率和风险管控水平全面提升。

人才培养“强”质。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能化公司高质量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31789”“小白杨”“双晋升、双提升、双促进”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涌现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自治区特聘专家、援疆专家、青年博士、能源集团特级技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能化公司成为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的一方沃土。

党建引领“聚”质。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各级干部职工与企业风雨同舟,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高冲等一大批典型人物,凝聚了“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的强大合力。

区域整合以来新疆能化规模当量急剧扩张,发展质效持续增强,品牌形象快速提升。随着新疆能化五彩湾四号露天矿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产能储备煤矿,新疆能化产能已达4470万吨。

下一步,新疆能化将充分认清国企改革“深水区攻坚”历史方位,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决策部署,围绕“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谱写率先崛起新篇章,打造煤化新能源综合发展基地”主线,聚焦增量提质主题,以煤炭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现代煤化工为示范、以电力和新能源为支撑、以现代物流和装备制造为补充,向着“十五五”末企业年产值500亿元,煤炭年产能过亿吨,煤化工年产能超千万吨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前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