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鲁西矿业鲁西煤矿以“五转五增五提升”活动为主线,以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为总抓手,从节支降耗、煤质管控、洗选创效等方面入手,全力做实降本增效“大文章”。
节支渗透每个环节
走进鲁西煤矿物资集管库,管理员周晶晶正手持移动终端仔细核对一批刚入库的锚杆盘。“这批物资是从工作面回收修复的,经过检测完全符合复用标准,单这一项就能节省6万余元。”她指着墙上的《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图》介绍道。
(节支降耗)
该矿精准践行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要求,将成本管控细化到每个螺丝钉。通过建立“三审三控”机制,从计划申报到物资领用全程留痕,严抓材料验收、入库、审批、领用、使用、回收、复用等环节台账管理。
“废旧锚杆托盘回收率达到97%,电缆钩复用周期延长3个月……”在33下01综采工作面,采煤工区副区长于国朋翻开随身携带的《回收物料台账》展示道。该工区通过建立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体系,严格执行“小件随身带、大件集中运”标准,通过“班清日结”核查机制,每日比对生产进度与物料消耗,确保废旧物资“应收尽收”。这种“抠门”精神已渗透到每个人心里,渗透到每个管理细节,从办公用纸双面打印到井下照明分时段控制,从运输系统智能调度到洗选工艺参数优化,全矿上下形成了“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节约共识。
源头做实煤质管控
“矸石、水煤对煤质带来很大影响,现在割煤就像绣花,得时刻盯着煤机滚筒的角度,严格执行进刀、放煤工艺,减少漏矸率,降低灰分……”在采煤工作面,有着20年工龄的班组长孔维京正全神贯注操控采煤机作业。随着鲁西矿业将煤质考核指标作出新的调整,这个老矿工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精收细采)
为强化源头治理,该矿创新实施“一面一策”煤质管理,针对不同工作面特点制定差异化回采方案,精准调控煤岩分界面。在易出现构造带区域采取阶梯式采高控制,最大限度减少矸石混入,同时建立动态煤质预警机制,实时调整优化回采参数,确保源头煤质稳定达标。
“我们构建了‘地质预测、工艺优化、分装分运、智能选矸’煤质全流程管控体系,通过顶煤探测技术精准掌握煤层厚度及夹矸分布,动态调整生产组织节奏。同时强化煤矸运输管理,实行分时分装分运,搭配智能干选系统精准分离杂质,全力保证煤炭质量。”调度室主任刘威说。
技改撬动洗选创效
面对煤炭市场波动,该矿选煤厂从“指尖”到“皮带”全面拧紧成本阀。在磁选车间,固定式精矿刮板改造成可调式后,介耗直降0.08kg/t,每月节约介质费用7万余元;尾煤泥浓缩池创新“分段加药法”,絮凝剂单耗锐减17%,月均节约8700元。“小改造就像‘芝麻捡油’,攒多了就是金库。”选煤厂运行班班组长李彬感慨道。
(技改创效)
与此同时,设备升级与工艺优化形成“双轮驱动”。提升机转向支架改造后,不仅消除设备磕碰隐患,更使运行效率提升20%。运输系统专项整治中,技术人员对47条皮带进行“体检”,更换老化机架、加固防护网等46项整改,减少非计划停机损失,提升设备稳定运行。
从车间到市场,从生产到经营,鲁西煤矿正以“拧毛巾”的精神深挖潜力。正如该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业在中层干部会强调的:“对严峻形势,唯有将精益管理理念融入血脉,以全员参与的决心、滴水穿石的恒心、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降本增效,才能在逆境中筑牢发展根基,在变革中蹚出突围之路。”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