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郭屯煤矿:做好“加减法” 经营添动能

  孔庆玉 郑庆元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29日

在鲁西矿业郭屯煤矿1130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区采煤机司机王召勇轻触遥控器,机器随即轰鸣启动。与半年前相比,他的工作发生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反向变化”,那就是每班作业时间缩短2小时,月收入反而增加了600元。究竟为何?记者带着这个疑问,深入到生产现场探查原因并找到了答案,这正是该矿推行的精益管理“加减法”带来的实效。

(采煤工作面)

服务做“加法” 检查做“减法”

“现在管理人员下井带的不是检查记录本,而是解决方案,这样的转变让人暖心!”在11306轨道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进工区技术员秦涛指着巷道里新安装的风水联动除尘装置说。这套由废旧钢管改造的创新设备,正是矿上安全“特勤队”驻点3天创新研发的解决方案。

这场变革始于“服务区替代检查站”机制的全面推行。翻开安全总监郑中明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着每周3次的“服务行程”。在解决大块矸石堵塞皮带难题时,副矿长李雪峰现场抡锤示范破碎作业的场景,至今让职工记忆犹新。

“当天组建的技术攻关组,现已实现风动破碎装置替代人工作业。”郑中明展示的整改台账显示,一季度上门技术服务达16次,安全考核指标同比下降7.2%,隐患整改效率却提升25%。

管理转型催生创新活力。在巷道修复现场,自行设计的助力转运车告别了人抬肩扛的体力活;而在运输大巷中,废旧皮带架改造的防跑偏装置使设备故障率下降7%。

“安全管理的本质是服务,不是对立。”该矿党委书记、矿长王中山强调。

(单轨吊运输)

效率做“加法” 工时做“减法”

上午10时,郭屯煤矿11301工作面的7人作业班组正有序操控智能采煤机进行自动巡航。党委委员、副矿长褚夫尧手机上的智慧矿山管控平台实时跳动着数据:记忆截割率达87%,跟机移架速度提升5%,单班作业时间缩短2小时。

该矿年初成立的“人员精减”攻坚小组,以“显微镜式”分析每个岗位效能:整合检修与运输班16名人员临时组建巷修突击队,完成-670轨道巷水沟施工160米、卧底70米,施工重型单轨吊梁170米,创效达130万元。

“自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实行‘四六制’工作制,既保证了职工休息,又能实现设备错峰检修。”该矿采煤工区区长李连立介绍,智能化升级使直接生产人员从9人减至7人,回采工效反增8%。

变化渗透到职工生活细节。在职工公寓,刚下夜班的刘磊指着新换的LED灯感慨:“以前下班累得倒头就睡,现在有时间陪孩子视频聊聊天。”这种“时间红利”正转化为生产力,一季度职工提出自主改善项目76项,其中56项已产生经济效益。

(职工自主维修)

内功做“加法” 外委做“减法”

在郭屯煤矿洗煤厂浮精单卸栈桥施工现场,党委委员、副矿长季现亮带领“工匠突击队”安装自制钢构架。

“用废旧皮带架改造,成本直降15万!”技术大拿王永的焊花飞溅中,预算26万元的外委工程被自主创新方案破解。

“省外委、强内功”的创新实践在该矿全面铺开。后勤服务中心用库存材料完成1#宿舍楼2900平方米墙面翻新;掘进工区改造废旧罐道为托管梁,节省采购费17万元。

“既省了钱,又让职工涨了技能、鼓了腰包。”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秦晓强算起民生账,参与宿舍改造的职工人均增收800元,洗煤厂栈桥施工人员月增绩效500元。

自主创新的“蝴蝶效应”持续扩大。机电工区自主完成第二组制冷机组安装调试,节约外委款32.6万元;机修队自主维修单元支架40余架、移变开关4台......据悉,一季度,该矿自主实施13项工程,累计减少外委费用400多万元。

“我们将持续深化‘深挖潜、禁浪费’主线,通过服务升级与民生改善双轮驱动,成本管控与工艺革新同步推进,真正将精益管理转化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王中山表示。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