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材料公司山东玻纤始终秉承“节能降碳,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安全基础,深耕绿色开采,严格管控措施,筑牢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的双重防线。
数智赋能构筑安全防线
在山东玻纤DCS控制室内,MES系统正实时监控着各生产过程实时数据。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智慧大脑”,该系统在原有安全管理、物流调度、生产报表等功能基础上,新增环保监测、能耗分析、职业卫生管理等模块,实现对生产全流程的动态感知。
(山东玻纤DCS控制室)
“该系统能将安全隐患响应时间缩短60%,环保数据采集精度提升至95%,让监管从‘人防’转向‘技防’。”山东玻纤安全监察部副部长常印富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指标介绍。
面对重大危险源,山东玻纤创新采用“智能定位+限员管控”模式。在LNG储罐区,职工身上闪烁着定位芯片,中控大屏实时显示人员分布热力图。
“我们严格执行‘空间网格化、人员数字化’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安装了人员定位系统,对站内人员实现实时监控,并进行严格限员管理,将传统重大危险源管控升级为智慧化精准防控。”常印富说。
标准先行夯实管理根基
在山东玻纤沂水热电的锅炉检修现场,检修方案上醒目标注着“保障”名单:工作负责人刘同宝、技术负责人耿金、安全负责人何玉亮和监护人戚继厚。这是该公司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对大型检维进行风险辨识和管控的具体实践。
山东玻纤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将高风险作业细化为标准化流程,持续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制定工作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明确工作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监护人。“以前检修是‘经验驱动’,现在是‘标准先行’,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正在监督施工的安全员何玉亮说。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作业票)
此外,针对特殊作业管理,山东玻纤特别规定:作业前必须完成办理票证、持证上岗、风险辨识、安全培训、技术交底、应急准备“六件套”,施工中严格执行监护人“零距离”监护。
“安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山东玻纤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朱波在安全例会上强调。这种严苛的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转型激活生态动能
站在山东玻纤智能生产线前,机械臂精准抓取着玻璃纤维纱团,“智慧大脑”正在根据实时能耗数据自动调节生产参数。山东玻纤将“绿色基因”植入智造全流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坚持“增产拓量”与“绿色低碳”并重,通过天然气纯氧燃烧、电助熔、鼓泡和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综合能耗较去年同期下降18%。
“我们实时推进能碳一体化管理,结合生产计划,分层分类制定了节能降碳目标指标,科学规划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推进节能降碳管理与现场生产管控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生产全流程的能碳协同管控体系。”常印富的话语中充满自信。
(山东玻纤厂区)
在水处理中心,中水回用系统的显示屏上跳动着60%的回用率数据。山东玻纤通过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废水再生利用等方式,减轻废水处理过程的减污降碳压力,持续加强水质检测、水污染治理和循环水利用等工作,积极探索中水利用新技术,提高中水回用比例,通过分级利用、循环再生等节水技术,年节约新鲜水用量达72万吨。
“我们不断促进工艺设备改造升级。紧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结合实际,开展设备和工艺装置更新,推动生产效率稳步提升,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常印富说。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