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新材料公司山东玻纤在思想认识、责任落实、隐患排查上精准发力,助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走深走实,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促进安全管理“提档升级”。
专题培训强意识 筑牢安全“防护网”
“这些设备根据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以有效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减少静电放电带来的危害。”近日,山东玻纤邀请齐翔腾达储运厂技术组长李英男为职工开展化工企业静电防护与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提升职工对静电危害及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这是该公司扎实推进安全教育的缩影。
(培训现场)
从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到防范措施,从法律法规到职业健康防护……山东玻纤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平台,将安全教育融入职工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他们定期举办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职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安全知识,扎实推进职工综合素质。
“通过此次培训,我对静电防护和受限空间作业都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我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作业过程安全无虞。”参训职工张立健表示。
与此同时,山东玻纤常态化组织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活动,充分调动职工钻研业务、提升技能的积极性,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与技能水平,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十不准”画红线 拧紧行为“安全阀”
不准单人操作燃气阀门;不准未穿隔热服、未戴防烫手套操作高温设备;不准在冷却风机故障时强行运行电助熔系统……这是山东玻纤《安全操作“十不准”》中熔制工安全操作“十不准”内容。
为了确保从源头抓好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切实做到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山东玻纤创新安全管理模式,针对玻纤生产、危化品使用等关键环节,将原本分散在40余个岗位的复杂安全规程提炼整合,以简明扼要、场景化的语言完善制定了《安全操作“十不准”》手册,让职工“一眼看懂、一秒记牢”。
“以前操作规程有上百条,现在‘十不准’就像安全口诀,连新职工都能快速掌握,针对性与实用性拉满。”山东玻纤安全监察部职工张艳慧表示。
据了解,该项创新举措实施以来,“三违”现象同比下降30%,隐患整改率提升60%,真正实现安全管理“可视化、标准化、人性化”。
手册化指导促规范 打造检查“标准尺”
为杜绝风险管控措施与现场执行“两张皮”现象,确保安全风险管控从“会场”到“现场”的落实,山东玻纤明晰风险责任,精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在各岗位开展安全检查标准化活动。
“我们梳理了设备操作流程、岗位作业工序标准,将安全检查标准化内容整理成册,以强化岗位操作规范,将风险管控落实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张艳慧说。
(根据指导手册开展安全检查)
他们针对安全检查标准不统一问题,组织技术骨干编制了《安全检查标准化指导手册》,手册涵盖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6大类80余项检查要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明确各类隐患的判定标准和整改流程。
“有了这本‘工具书’,我们安全检查更有针对性,安全隐患整改也更加高效。”山东玻纤三号生产线窑炉产品车间副主任张发洋说。目前,该手册已发放至所有生产车间,并通过“每周一查”机制推动长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