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鲍店煤矿:十年暖心路 书写大爱篇章

作者: 焦超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7日

自鲍店煤矿2015年启动“我们在一起”暖心行动以来,该矿志愿服务工作已经开展十个年头。十年来,全体志愿者

用爱心与行动,书写出无数温暖的故事,让矿区内外充满了浓浓的温情。一个个感人瞬间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前行的道路。

“你们都是我的眼”

“赵大哥,我们来看你了。”“太感谢,工作忙还常来看我。”4月2日上午,“一米阳光”志愿者帮扶小组来到失明孤寡老人赵德文家中,为老人包水饺、理发、打扫卫生。

2015 年,鲍店煤矿启动暖心志愿服务伊始,党员单晶晶带领的“一米阳光” 帮扶小组负责帮助赵德文。老人从小双目失明,父母双亡,仅有的两个弟弟,一个身患癌症去世,另一个小弟也双目失明,他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生活。

记得第一次走进赵德文的家,他神情呆滞地坐在沙发上,桌子上的苹果爬满了蚂蚁,冰箱里的馒头都已发霉,年久失修的水管滴滴答答漏着水……看到这一幕,大家相视无言,他们立即行动,清理冰箱、擦窗户、洗床单、修水管……

十年来,“一米阳光”小组成员风雨无阻,经常来到赵德文家中帮扶,打扫卫生、收拾家务、量量血压,交水电暖费、办理残疾证复核、陪着去医院检查身体。每个月底,志愿者就带着理发工具来到赵大哥家中,一边理发一边聊家常,赵大哥说这是他最享受的一刻。

翻阅帮扶小组 QQ 群日志,满是爱的记录:赵大哥头疼,刘炎医生休班赶来;刘欣周末包水饺、交水电费;郭春婷帮忙办理手续;杨海防处理暖气漏水、取生活费;宋文辉上门理发、打扫卫生……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赵德文开始了与从前不一样的新生活,他的话多了,笑声多了,他不止一次给邻居说自己感到踏实了、生活有依靠了。他还多次对志愿者们说:“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就是我的眼。”

锦旗飘扬,爱之回响

在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的荣誉墙上,一面写有“爱心奉献 情暖人间”的锦旗格外醒目。

“志愿者帮助我家太多了,母亲摔倒、弟弟康复,还有维修家电等,帮我们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2024年7月24日,刘秀珍和她的母亲赵思凤将一面锦旗送到了鲍店煤矿暖心志愿服务文化中心,郑重地递给环绕帮扶小组成员尹明超、王晓红。

今年84岁的赵思凤阿姨,老伴去世得早,大儿子因脑出血离世,她独自照顾瘫痪的小儿子。暖心服务志愿者协会得知后,迅速成立帮扶小组,这一帮就是六年。

六年间,志愿者接力传递爱心。寒冬送暖,炎夏送凉,过节陪伴,还常入户理发、打扫卫生。赵阿姨感动地落泪:“看到穿红衣衫的志愿者,心里就踏实。晓红他们常来,陪我聊天,像自家孩子一样,每次来我都特别高兴。”

对于志愿者而言,这面锦旗意义非凡。尹明超激动地说:“这是对帮扶工作的认可。赵阿姨很坚强,每次问她需求,她总说不用,我们被她打动,下班后常自发去帮忙。” 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会继续努力,做好暖心服务。

这面锦旗激励着志愿者坚守初心,弘扬志愿精神,为矿区发展贡献暖心力量,它如同飘扬的旗帜,诉说爱与奉献,引领更多人投身温暖事业。

“爱心妈妈”撑起希望之伞

2024年10月27日,鲍店煤矿暖心志愿者团队的“爱心妈妈”们来到邹城大束镇高大爷家中,为他的二孙女乐乐过生日。她们带来礼物和棉衣,在寒冷季节送上温暖。

乐乐还有8岁的姐姐和3岁的妹妹,姐妹三人自幼失去父亲,母亲离家后音信全无,只能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暖心团队得知后,将她们纳入长期帮扶对象。

志愿者刘欣回忆:“第一次来,孩子们很陌生,最小的躲在奶奶背后偷看我们。”但随着爱心妈妈们一次次关怀,孩子们逐渐敞开心扉,如今每次来都能收获热情拥抱,孩子们还主动展示所学。

为让乐乐生日快乐,志愿者准备了精美蛋糕。大家齐唱生日歌,屋内满是欢声笑语。志愿者表示,虽力量有限,但承诺每年陪孩子们过生日,传递社会温暖。

“听说你们要来,乐乐一直在门口盼,好久没见她这么开心,谢谢你们来给孩子过生日。”高大爷感激地说。看到孩子笑脸,志愿者张华感慨:“很开心,感觉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这些爱心妈妈如温暖的伞,为孩子们撑起希望天空,用爱填补亲情缺失。她们呼吁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传递爱心,温暖更多人。

十年,对于一个孩童来讲,可以长成翩翩少年;十年,对于一棵小树来讲,早已蔽日参天;十年,对于暖心志愿服务来说,依旧焕发着蓬勃生机。全体志愿者用行动证明,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光,照亮前行路,诠释爱的力量。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