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爱唠叨的“铁公鸡”——唐口煤业吴希涛

作者: 侯化成  王玉彪  郭洪富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1日

“老铁,又拿着你那物料台账记啥呢?”职工小王探着头,对正在清点井下废旧槽钢的同事喊道。那人依旧保持着俯身姿势,左手拨弄着零件,右手在台账本上飞快记录,连发梢的煤灰都顾不上掸。

工区里出了名的“铁算盘”吴希涛,此刻正如往常般沉浸在工作里。这位鲁西矿业唐口煤业运输工区的资深材料员,十年如一日践行着他的节约哲学。每当有人抱怨他太较真,他总要把《节支降耗管理办法》的条款翻得哗哗响。“小黄,这根锚杆明明能校直复用!”“孙亮,你这切割余量再收两公分能省多少料?”面对他精准到毫米的较真,工友们只得讪笑着改进——毕竟那些台账数据比任何辩驳都有说服力。

(废料堆里“淘宝”)

褪去唠叨表象,吴希涛的“抠门”处处透着专业智慧。维修车间西墙并排立着三个锈迹斑斑的铁柜,里面分层码放着修复如新的托辊、改制螺栓和镀锌铁丝。“废料就像中药铺的药材,关键要懂配伍。”他擦拭着刚翻新的液压阀组,眼里闪着精光。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材料领用的笔记本,凡是经他手出去或者回收的材料都会很清楚的记在上面,记录着班上职工领取材料的次数、频率。

对于一些大手大脚的职工,他总是抠得很紧。以前在交旧领新时,很多职工都以为能换个新的,吴希涛却拿来给你修一修,修好能用了再发还给职工,直接改变了一些职工总是想用新物品的想法,现在大家都很自觉的把能用的旧东西修一修,不敢去他那里“碰壁”了。“别小看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呢!记得清楚,用得才方便。”吴希涛说。

吴希涛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有些职工不注重节支降耗,浪费行为被他抓住后,都想着他平常笑呵呵的肯定好说话,就去找他说情,想把处罚免去。他却依然笑眯眯地把制度拿到桌面上,让职工直接和制度对话。曾有青工领材料时嬉皮笑脸:“吴哥,多给包螺丝呗?”他当即翻开台账:“上月你班组损耗率超标3.7%,按制度...”话未说完,对方已红着脸溜走。“我说了不算,咱得按制度来。”

(利用废旧钢管制作防护门)

就是这个“铁公鸡”,用他的“唠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运输工区的各项支出都大幅降低,对废旧物品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职工的自主节约意识,在他的“唠叨”下得到了有效改善,节约行为已渐成习惯。“我们不仅要对有利用价值的物资进行修复利用,下一步,还要立足技术创新,为变废为宝、二次上岗加大科技含量和安全系数。”望着车间里井然有序的物料矩阵,吴希涛的笔记本又添了新页。远处,几个青工正认真比对台账修复托辊,阳光穿过天窗,为那些重获新生的金属镀上金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